2006年陕西专升本语文真题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彭雅倩 2020-03-30

摘要:2006年陕西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本套试卷是2006年陕西专升本语文真题,有答案,是2006年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2006年陕西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

2006年陕西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本套试卷是2006年陕西专升本语文真题,有答案,是2006年陕西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单选题

1.《诗经》里属于地方乐歌的是( )

A.风
B.大雅
C.颂
D.小雅

7.下列鲁迅文集中,属于短篇小说集的是( )

A.《热风》
B.《坟》
C.《朝花夕拾》
D.《呐喊》

8.李白的号是( )

A.易安居士
B.香山居士
C.青莲居士
D.莲蓬居士

9.《我用残损的手掌》写于( )

A.北阀战争时期
B.“九·一八”事变前后
C.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
D.解放战争前期

10.下列语句中,有名词作状语用法的是( )

A.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
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有志乎古者希矣。
D.胡皆引兵而去。

11.在一篇文章中,记叙两件同时发生的事情的叙述方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平叙

12.“以文为词”的作家是( )

A.辛弃疾
B.柳永
C.苏轼
D.周邦彦

13.《断魂枪》里思想没落保守、性格孤傲执著的人物是( )

A.王三胜
B.沙子龙
C.孙老者
D.二麻子

14.在唐代,使山水游记获得独立生命的作家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陈子昂
D.罗隐

15.下列语句中,有使动用法的是( )

A.既来之,则安之。
B.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C.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
D.上下相孚,才德称位。

16.王安石提出( )

A.“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B.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C.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D.“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的倡导者是( )

A.孟轲
B.墨子
C.孔丘
D.苟子

6.下列语句中的“事”字用作动词的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
C.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D.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5.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故居照壁上所题的字是( )

A.业精于勤
B.长宜子孙
C.克己复礼
D.诗礼传家

3.元杂剧中女主角称为( )

A.旦
B.净
C.末
D.生

4.下列诗人中,属于边塞诗派的是( )

A.王维
B.岑参
C.王勃
D.杜甫

二、多选题

1.下列作家中,属于“新月派”的是()

A.戴望舒
B.徐志摩
C.闻一多
D.冰心
E.郭沫若

2.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A.循循善诱
B.长于辩论
C.抑扬兼施
D.欲擒故纵
E.善用比喻

6.下面作品中,属于郭沫若作品的是()

A.《屈原》
B.《雷雨》
C.《女神》
D.《虎符》
E.《家》

7.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卓有影响的作家是()

A.莫泊桑
B.契诃夫
C.培根
D.莎士比亚
E.欧·亨利

3.下列作品中,属于古体诗的是()

A.《短歌行》
B.《登高》
C.《杜陵叟》
D.《送孟浩然之广陵》
E.《国殇》

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B.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D.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E.制,岩邑也。

4.在人物描写中,属于语言描写的是()

A.想象
B.对话
C.联想
D.独白
E.潜台词

5.《史记》是()

A.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C.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杂史
D.先秦历史散文
E.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三、填空题

1.《山居秋瞑》:“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7. 《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__________,残照当楼。”

8. 《关山月》:“朱门沉沉按歌舞,______________。”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___,风掣红旗冻不翻。”

6. 《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______________。”

3. 《饮酒》:“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

5. 《上邪》:“山无陵,__________,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4. 《声声慢》:“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凄凄惨惨戚戚。”

四、词语解释题

1.申之以孝悌之义。 悌:

2.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篑:

8.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用:

9.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藉:

10.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 怆然:

3. 公伐诸鄢。 诸:

4. 将其创残饿赢之余。. 赢:

5.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遂:

7.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固:

6.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业:

五、简答题

1.《赵威后问齐使》中钟离子、叶阳子、婴儿子三个人有什么代表意义,赵威后谈论这三 个人的目的是什么?

2. 《文与可画贫笃谷偃竹记》一文阐述了怎样的艺术创作思想?

4. 《拣麦穗》的结尾为什么说,“我”常想找到那个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3.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全篇是怎样运用比兴手法的?

六、简析题

1.阅读《氓》中的两节诗: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蛭 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请回答: (1)女主人公的遭遇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3分) (2)在这两节诗中,女主人公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3分)

3.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 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日:‘官命促尔耕, 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请回答: (1)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3分) (2)“以子之道,移之官理”中的“道”指的是什么?(3分) (3)这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2.阅读下面一段曲词: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里成灰。 请回答: (1)这段曲词出自哪部作品?是什么人物唱的?(3分) (2)这段曲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3分) (3)这段曲词在抒情时运用典故,其效果如何?(3分)

4.阅读《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 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 夏天,情人们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 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死的决心,写一些 并不发出的信。 请回答: (1)这段文字的含义是什么?(3分) (2)这段文字以问旬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3)这段文字采用排比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七、作文

1.昔有四人言志。一云:吾愿腰缠万贯。一云:愿为扬州刺史。一云:‘‘愿跨鹤仙游。末一人云:吾志亦与诸君不殊,但愿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耳。’’余观今人口谈贤圣,眈眈窥权要之津[1],手握牙筹,沾沾博慷慨之誉[2]惰农望岁[3],败子怨天[4]大率此类也。【注】[1]眈眈窥权要之津:瞪着眼,盯着爬往显贵地位的门路。眈眈,注目垂视貌。津,渡口,位置。[2]手握牙筹,沾沾博慷慨之誉:手里拿着牙筹(计算着钱财),却又极力想博取慷慨的好名声。牙筹,用象牙或兽骨制的计算用具。[3]惰农望岁:懒惰的农夫痴望丰收。岁,收成。[4]败子怨天:败家子埋怨老天。请根据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6001000字的议论文。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