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西安市,是中央与陕西省共建高校,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24所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扩大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中国西北地区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 学校以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建校年,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 University),简称“西电”或“西军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于教育部,为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中国最早的2所国防工业重点军事院校、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研究生院之一,先后入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历经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等历史时期。1958年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更名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

西华大学(Xihua University),简称西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四川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员,是一所工、理、管、法、经、艺、文、教、农、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四川省属综合性大学。 西华大学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1972年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成都大学
成都大学

成都大学(Chengdu University),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1978年12月,成都大学创办;1983年,停办本科,只办专科;2003年5月,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学院;2006年,成都教育学院、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四川省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成都学院;2010年4月,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成建制划归成都学院作为附属医院;2013年8月,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全部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给成都学院;2018年11月30日,教育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为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和“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发起高校,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1909年。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 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简称“浙理工”,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成员,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而创办的浙江蚕学馆,是中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被清政府御批升格为浙江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学校几度易名,坚持办学。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Hen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河南师大,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先后历经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等阶段,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湖南工大”,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湖南省2011计划,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研究机构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 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创办的株洲师范学校;1979年株洲基础大学创办,1987年筹建中国包装工程学院,1989年更名为株洲工学院;2001年、2004年,湖南城市建设学校、湖南省财会学校先后并入株洲工学院;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同年合并了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简称“桂电”,坐落于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广西唯一拥有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的高校,是总装备部通信装备预研项目定向发布的30所高校和北斗ICD授权的高校之一。 学校始建于1960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简称“西大”(GXU),坐落于广西首府南宁市,是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一省一校(Z14)联盟成员,东盟大学联盟、南亚东南亚联盟成员,广西重点支持的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高校。 1925年(民国十四年),以李宗仁为新桂系等人决定设立广西大学,1928年省立广西大学成立、省主席黄绍竑任委员长、首任校长为马君武博士,1939年在桂林更名国立广西大学。1950年与南宁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合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