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本题考查生产理论-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产量曲线与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
【解析】在劳动投入量的第一阶段内,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劳动的边际水平超过平均水平,因而理性的厂商不会把劳动投入量确定在这一领域。第三阶段,在这一区域内,可变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零,即增加投入不仅不增加产量,反而会促使产量下降。因此,理性的生产者只会把劳动投入量选择在第二阶段上,即可变投入位于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曲线的交点以及边际产量等于0之间的区域,被称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故本题选A。
【希赛点拨】

第一阶段,是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使平均产量增加。这时,因为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都能提高平均产量。这表明,和可变要素劳动量L相比,固定要素(如资本K等)投入多,很不经济。在这一阶段,增加劳动投入是有利可图的,它不仅能充分利用固定要素,而且能使总产量以速增的比率增加,任何理性的厂商通常不会把可变要素投入的使用量限制在这一阶段内。
第二阶段,是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开始,随着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虽递减但大于0,故总产量仍递增,一直到达最大时为止。另一方面,平均产量开始递减,因为边际产量已小于平均产量。
第三阶段,是负边际产量阶段。从总产量达到最高点开始,随着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成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这时每减少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反而能提高总产量,表明与固定要素投入相比,可变要素投入太多了,也不经济。显然,理性的厂商也不会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