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毅力
梁启超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多选题
1.下列有关梁启超的叙述正确的是()
2.结合原文,下列有关论证,属于对比论证的有()
3.梁启超曾经倡导三界革命,其中包括()
4.下列人物与梁启超一同并称为戊戌四君子的是()
5.《论毅力》中所包含的正反对比关系有()
问题1选项
A.主办过《时务报》
B.推动过维新运动
C.极力提倡小说创作
D.在中国近代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
问题2选项
A.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B.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C.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D.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
问题3选项
A.文界
B.诗界
C.词界
D.小说界
问题4选项
A.严几道
B.康有为
C.谭嗣同
D.魏源
问题5选项
A.有毅力和无毅力
B.成与败
C.止与进
D.强与弱
第1题:A、B、C、D
第2题:B、C、D
第3题:A、B、D
第4题:A、B、C
第5题:A、B、C、D
第1题:
【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写作-文言文阅读
【解析】梁启超积极地推动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是中国近代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也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1896年8月9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故本题选ABCD。
第2题:
【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写作-文言文阅读
【解析】A项仅仅写出了顺境逆境总是交替出现的特点;B项以至强之人与志力薄弱之人对比;C项以有毅力者与缺乏毅力者形成对比;D项将未成一篑的造山者与虽复一篑的填土者作了鲜明的对比。故本题选BCD。
第3题:
【答案】ABD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写作-文言文阅读
【解析】三界革命指的是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梁启超意在让诗歌、小说、文章等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不是政治或其他方面的附庸。故本题选ABD。
第4题:
【答案】ABC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写作-文言文阅读
【解析】戊戌四君子指的是1898年推动戊戌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其中,严复,字几道。故本题选ABC。
第5题:
【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写作-文言文阅读
【解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本身已包含着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在论证中作者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将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有毅力与无毅力、止与进进行对比,通过反复的正反对比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故本题选ABCD。
【希赛点拨】梁启超是清朝末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论毅力》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激励从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人们,要以坚韧的毅力战胜暂时的挫折和逆境所写的文章,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