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库 > 学历提升 > 自学考试 > 自考本科 > 案例题

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有这样一段话:在秦王面前,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没有交出十五个城的意思,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强逼我,我的脑袋和宝玉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举起宝玉就要向柱子上撞。下面是学习这段话时的教学实录:
教师: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学生说:蔺相如是为了吓唬秦王,保住和氏璧。
教师:蔺相如会不会往柱子上撞?
有的学生说:蔺相如不会往柱子上撞。因为他深知秦王很爱这块玉,他正是抓住了这一心理,所以才这样说的,这是一种斗争策略。
有的学生说:蔺相如会撞,因为他在离开赵国时,已做了牺牲的准备。如果秦王不守信用,他就会为了赵国的利益撞死在柱子上。
还有的学生说:这时,蔺相如已做了两种准备,根据秦王的表现,他将决定撞或不撞。但他希望不撞,并争取这样做。这说明他有勇有谋。

该案例中的教师主要采用了哪一种教育方法?运用这种教育方法有哪些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查看解析 下载APP畅快刷题

相关知识点试题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