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节选)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1. 本文出自那本书,作者是谁?(4分)
2. 下列句子有什么语法特点(6分)
(1)庄公寤生,惊姜氏。
(2)制,岩邑也。
(3)姜氏何厌之有?
3. 根据文章,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5分)
1.答:本文出自《左传》,作者左丘明。
2.(1)答:“惊”使动用法。翻译为“使……受惊”。
(2)答:判断句。
(3)答: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3.答:(1) 本文语言简洁精炼,明快形象,富有个性: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乎”比喻形象生动;比喻形象生动;精警的句子如“多行不义必自毙”等。(2)体现了“春秋笔法,一字褒贬,微言大义”。如“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注疏“不称国讨而言郑伯,讥失教也。段不敌,故不言弟,明郑伯虽失教而段亦凶逆”。
1.【考点】本题考查指定篇目-记叙文单元-郑伯克段于鄢
【希赛点拨】

2.(1)【考点】本题考查指定篇目-记叙文单元-郑伯克段于鄢
【希赛点拨】(1)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2)【考点】本题考查指定篇目-记叙文单元-郑伯克段于鄢
【希赛点拨】(1)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判断句的几种标志:
①……者,……也。
②……,……也。
③……者,……。
④……是……。
⑤……,……耳。
(2)选句“制,岩邑也。”中“也”,是判断句的标志,解释“制”的性质,在本句中翻译为“制,是个险要的城邑”。
(3)【考点】本题考查指定篇目-记叙文单元-郑伯克段于鄢
【希赛点拨】(1)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
(2)选句“姜氏何厌之有”中“厌”,是宾语,放到了动词“有”的前面,在本句语序为“姜氏有何厌之”。
3.【考点】本题考查指定篇目-记叙文单元-郑伯克段于鄢
【希赛点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