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库 > 案例题
以下是某社会工作者的个案工作简要记录,试分析
(一)接案:案主是一名10岁男孩,小学三年级,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偶尔去母亲那里住上一段时间。因为父亲工作忙,所以将其寄养在另一个家庭里,父亲晚上下班后接他回家。老师认为案主异常顽劣,有暴力倾向。
(二)资料收集:从生理状况、智力、行为与沟通方式、情绪及变动水平、曾经治疗经历等方面对案主收集资料,另外收集了案主的家庭状况、学校状况、社会支持状况等方面的资料。
(三)案情评估与诊断:案主的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家庭变故导致案主强烈的心理落差、不良教育方式影响案主发展、学校缺乏对案主的正确引导等。
(四)确定辅导目标,制定具体辅导计划:辅导目标——减少案主的不良行为尤其是暴力行为:使案主懂得在生活中应该使用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协助案主融入暑期托管班,能正常参加暑托班的活动与课程。
(五)具体辅导计划:利用一周时间与案主建立初步关系,为案主制定初步计划,并征得其父亲同意。
(1)观察案主每日行为,并做记录,向其父亲反映,促进亲子沟通。
(2)与暑托班老师保持联系,多关注和鼓励案主,使案主感到被重视,帮助融入暑托班。
(3)每天利用午休时间辅导案主,利用游戏,书画等案主喜欢的方式接近案主,与案主建立关系,利用游戏疗法对其进行辅导。
(4)联系暑托班的相关工作人员,帮助他们改善对案主的态度,使案主感觉生活在公平、友爱的环境中。
(5)开学后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商讨工作方法。
(六)服务与干预过程:社工每天安排一名志愿者跟进看护案主,负责记录案主的行为,有暴力倾向时及时制止并加以辅导。社工每天与案主父亲电话联络,告知其在暑托班的行为表现,并询问在家情况。帮助父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增进父子感情。
(七)结案与回访:暑托班结束,辅导也结束,案主回到学校。作为案例回访,社工曾去学校看望过案主一次,但由于时间不合适,案主在上课,没有看到他。一段时间后,案主带同班同学来社工中心玩,询问其在校情况。
(八)评估:辅导历时一个月,案主行为出现反复现象,建立关系初期正向效果明显,后期效果反弹。
(1)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价值原则?主要采用哪些理论视角?
(2) 如何评价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过程及其工作技巧?可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参考答案: 查看答案 查看解析 下载APP畅快刷题

相关知识点试题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