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导致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了社会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为此感到痛苦。DSM-5将人格障碍分为3大组,共10个类型。 (1)A组被称作古怪组,其共同特征是思维内容不符合常理,导致行为古怪、难以理解。包括: ①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总认为别人要害他。其显著特点是猜疑和偏执。障碍始于成年早期,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② 分裂样人格障碍:以社会隔绝、情感疏远、孤单、冷淡、沉默、不交际为主要特征,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冷”和“怪”。 ③ 分裂型人格障碍:以社交隔绝、行为古怪、多疑为特征,有许多临床症状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相似。
(2)B组被称作戏剧化组或情绪化组,有时也叫不稳定组,共同特征是情绪行为缺乏稳定的模式,难以预测。包括: ① 反社会人格障碍:以经常发生违反社会法律和规范的行为为特征,如工作不良,婚姻不良,酒精和药物滥用,情感肤浅、无情、自我中心,不诚实、欺骗、作弄他人,冲动性、攻击性及法律问题等。 ② 边缘型人格障碍:以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为特征。人际关系不良,情绪不稳定,行为具有冲动性,有自伤和自杀行为,存在自我认同障碍。此类病人同时也易于出现抑郁、酒精与药物滥用等方面的问题。 ③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以过分招摇、轻浮并引人注目为特征,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不良,难以维持人际关系。 ④ 自恋型人格障碍:以妄自尊大、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智慧和成功的幻想、自我中心等为特征。这不仅令他人无法忍受,而且也给病人自己带来适应不良的痛苦。
(3)C组被称作焦虑组,这组患者常常和焦虑情绪为伴。包括: ① 回避型人格障碍:以长期和全面地脱离社会关系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回避、退缩、过分敏感、对自己缺乏信心; ② 依赖型人格障碍:以缺乏自信、依附于他人,遭到轻微应激即退却,寻求帮助,需要保护,性关系不成熟,存在婚姻问题,缺乏亲密朋友等为特征,可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症状,也可继发酒精和药物依赖问题。 ③ 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过分追求完美和秩序性,固执、僵硬、异常节俭、谨小慎微、犹豫不决、严肃沉闷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