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歌》为例,剖析小说中呈现启蒙话语和革命话语的关系。(600字以上)
答:《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青春之歌》中启蒙话语与革命话语的关系表现为:(1)启蒙话语为革命话语的出现创造条件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地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筑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逐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余永泽拯救了林静道的肉体生命,是林静道对个性生命的爱与美的唤醒者。通过结识余永泽,林静道的思想觉醒了,在活跃思想活跃的北京大学,才有机会结识革命者卢嘉川。(2)革命话语取代启蒙话语小说在否定戴愉、余永泽、白丽萍等的选择的同时,通过林道静的“成长”来之路,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即知识分子的出路的道路必须是在在无产阶级正当的引领下,经过艰苦的思想改革,从个人主义到达集体主义,从个人英雄式的幻想到参加阶级解放的集体斗争,也即个体生命只有融入工农兵大众为主体的革命中去,他的生命的价值才可以得到证明。作者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旋涡中加以刻画,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来展示各自的性格特征;并能将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富有性格特色的细节来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又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人物命运遭遇的变化结合起来描写。通过所有这些努力,作者不仅使林道静这一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真实感人,也使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戴瑜、王晓燕、白莉萍等显得个个活脱生动,性格鲜明。虽然这些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型化的痕迹,但仍能使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全面展示,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总而言之,《青春之歌》正是通过对林道静个人命运、遭遇和归宿的描写,通过对当时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描写,既反映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又提炼出革命的思想主题,成功地将启蒙话语和革命话语的关系完美融合在整部作品中。
扫描微信二维码,添加您的专属老师为好友
您在考试中遇到任何问题,老师都会帮您解答
您希望我们通过哪种方式与您联系?
您已选择电话/微信/QQ的联系方式,课程顾问会尽快联系您!
您已选择微信联系方式,课程顾问会尽快添加您的微信,请您确认通过!
您已选择QQ联系方式,课程顾问会尽快添加您的QQ,请您确认通过!
您已选择电话联系方式,课程顾问会尽快联系您!
您已选择“不联系”,课程顾问不会主动联系您。
如果后续您有需求,可以在个人中心主动添加销售微信或拨打客服电话:400-111-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