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纳与坚守之间寻求平衡
人是社会性动物,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所以人们积极接纳社会标准,融入集体。然而,一味接纳社会标准的做法真的正确吗?细究之下,实则不然。置身于社会浪潮中,我们应当学会在接纳标准和坚守自我之间寻求平衡。
接纳社会评价标准,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社会评价标准如精准的“度量衡”,清晰地映照出个体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它可以帮助我们查缺补漏,不断改进和提升自我。况且,人类具有融入群体、获得外界认同的本能需求。行为符合社会标准,获得肯定,强烈的成就与满足感涌入内心,这份正向反馈能够化为个人成长的动力,激励个人持续进步。可见,接纳标准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效实现个人价值。
然而,一味接纳他人标准容易失去自我。一方面,盲目遵循他人的标准,压抑“真我”是对人类个性的残酷绞杀。试想,当外界的认可成为唯一信条,人们便会削足适履,被迫舍弃自我特质,沦为没有灵魂的 “提线木偶” 。没有了坚守,生命只能在他人的意志里随波逐流。另一方面,真正的成长应建立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只知迎合外界,忽视内心,自我认知面临混沌,自我价值感也可能随之下降,谈何茁壮成长?
维系接纳与坚守的平衡,关键在于适时调适与精准校准。首先,外界标准多变且并非尽善尽美。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实时调适。既要接纳那些符合社会发展、有助于个人成长的合理标准,又要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不被错误的或片面的标准所裹挟。其次,在接纳与坚守的碰撞中,通过反复校准,可以确保接纳有选择,坚守有弹性,两者在相互交融中达到制衡。
总之,坚守自我与积极接受合理的社会评价标准是我们通向成功与幸福的桥梁。巧妙地在接纳与坚守之间找到平衡点,方能书写既能和谐融入社会又充满个性魅力的华美篇章。
一、审清题意
第一步,判断材料类型。材料类型为说理类,通过观点引发思考。
第二步,选取方法。关键词法。
第三步,找关键词判断题型。比较明显的关键词有一个,即接受社会的评价标准。但实际上隐藏着一个类似“坚守自我”的关键词,而题干中的作者的态度解读可正可反。文章写成单主题、双主题都是可以的。
第四步,判断材料态度倾向和立意主体。
从材料“因为只有接受了标准并身体力行,他们才能被社会肯定,否则便会被认为不合群。”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接受迎合社会标准,态度模糊;但是通过运用“只有……才……否则会……”态度鲜明地指出了“只有接受标准才会被肯定,否则就不合群”这样的一个绝对化判断,在真实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建议反方向破题为佳。如并非要按照既定标准,并非要逆来顺受的接受他人或社会给你划定的成长轨道。(当然其他角度也可以,见参考立意)
材料并没有出现与企业相关内容,不可轻易将文章主体放到企业上,结合材料的文字表达,把主体放在社会和个人层面较为合适。
二、参考立意
1.积极接受标准融入社会、接受评价标准无可厚非
2.独立思考坚持自我、无需一味迎合他人标准
3.平衡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利用社会认可,实现自我价值;盲目追求认可不利于实现个人价值;既要接受标准,又要坚持自我
4.呼吁社会评价标准的合理性、社会评价标准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