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的优点:一是能够更好维护考生利益;二是能够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三是能够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四是能够强化相关领域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是由国家批准的公有大学(母体)和社会上有经济实力的单位或者自然人联合创办的一个学校。普通院校是指公办院校,其中管理体制及隶属关系上有国家、省、地市之分。
特殊类型招生对象,一般指自主选拔录取考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考生等。对考生来说,应密切关注本省对特殊类型招生对象的投档办法,严格按本省要求完成需要考生本人完成的程序任务,以免错失良机,造成不应有的遗憾。
考生在专业选报上,应当恰当定位,并填上“服从专业调配”;考生要细读高校招生章程,看高校哪些专业有特殊政策限制,以提高自己的录取几率;对高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并不是实行平行志愿后,高校志愿就可以随便填。而是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高校,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后面志愿院校的投档分一定要比前面志愿院校的投档分低才有意义。
从目前看,平行志愿仍有一些风险。第一,落榜的风险依然存在;第二,误闯政策禁区的风险;第三,定位不恰当的风险;第四,梯度不合适的风险。
平行志愿模式要求考生更加重视专业的冷热搭配和“服从专业调配”,在专业的选择上一定要留有余地。如果考生同意调配专业志愿,则被录取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而那些不愿意调配专业志愿的学生,则被退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在平行志愿模式中,如果首选学校,就要作好牺牲专业的准备;如果首选专业,则要作好降低对学校要求的准备。
平行志愿的投档,是按考生平行志愿所列各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的,一旦符合条件,档案即投向先检索的高校。如果该院校的投档比例为1∶1.2,招生人数为100人,而该考生排在120名,则被投档,但因招生人数的限制,很可能被退档。
填报时可以参考“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志愿顺序填报方式,即把握好冲、稳、保、垫之间的梯度关系。在平行志愿填报时,不妨将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理想院校作为志愿A,将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学校作为志愿B,志愿C填一所“保守”学校,志愿D则填“垫底”学校。
所谓级差,是指高校在录取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考生时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分数差。有的高校有,有的没有。一般情况下,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最低控制线要高出几分至几十分不等。
平行志愿的顺序不合理或所填院校近年录取分数线较自己的分数高,可能导致考生与较好院校失之交臂,甚至出现档案无法投出的现象。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可以参考“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志愿顺序填报方式,即把握好冲、稳、保、垫之间的梯度关系。
高考考生在参考往年录取分数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问题:1. 加分是否认可;2. 有无小分要求;3. 同分如何比较。以上这些在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都相应规定,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细读招生章程,将和录取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标注出来,切莫掉以轻心。
报考志愿时,各高校各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一般而言,这些资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一是高校招生网;二是高校招生宣传材料;三是省(市)招办提供的报考志愿相关材料。
在校本科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进入二年级之前,理由充足者可以申请转专业;不具备条件者不能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每学年集中审批一次,申请时间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的最后两周。
高考填报志愿被调剂专业不喜欢,可以在大学转专业;跨专业考研;旁听感兴趣的课程,大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可以去旁听;复读。
高考志愿填报首看批次,批次即决定了你上的是985、211,还是普通本一、本二;其次,看学校的优势定位,尽量选取具有办学特色或国家扶持的院校;再看地区,选择一线或者非一线城市;最后看专业,根据兴趣爱好选定未来职业,从而选择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