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复习资料一

自考 责任编辑:訚星楚 2021-09-18

摘要:距离2021年10月自考还剩一个月,许多自考生正在紧张备考中。为了辅助各位考生学习,希赛网自考频道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1年10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复习资料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考课程的试卷遵循一个原则,以自考教材大纲为主,参考辅导资料为辅。但教材知识点众多,考生复习起来难免吃力,而自考复习资料一般把知识点已经总结好,学习起来也更方便快捷,下文是希赛网自考频道整理的2021年10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复习资料一,供各位考生参考。

2021年10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复习资料一

一、 德育的名与实

1、 “德育”一间的由来

人们常常提到古代德育。其实,古人并无德育概念,更未使用“德育”这个名称。“德育”乃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新概念和新名词。

2、 “德育”的名实关系

可以说,德育作为事实古已有之,作为正式的称呼却是到了近代才逐渐流行起来。古代有德育之实,但无德育之名。今天既有德育之实,又有德育之名。

我们可以用现代德育话语重述古代教育事实与观念,但不能因此而以今度古,用现代人的眼光和观点去图解历史上的德育。古今德育,名同实异。不循名责实,混淆两者的界限,就失去了研究古代德育的价值。同理,对中外德育也需加区别。现代汉语“德育”一词虽自从西方引进,其用法和含义却未必与西文一致。中外德育,很可能名同实异。

在同时代同一文化背景下,则可能出现实同名异的现象。譬如,我国教育界除“德育”之外,还使用过“训育”、“训导”、“教导”等词。它们意思相同或相近,实指德育,可以说是“德育”的别称。

二、 古代作为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

古代不存在独立形态的“德育”。所谓“古代德育”,实际上是范围广泛的“习俗教育”或“社会意识教育”,包括今天所说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等。它相当于今天所谓广义的“思想教育”

三、 近代以来作为道德教育的德育。

西方中世纪主要通过宗教实施道德教育,近代以来西方各国试图改变这种局面,用世俗化的道德教育取代宗教教育。但如果说中世纪道德教育被宗教化了,那么近代以来宗教教育则趋于道德化,近现代西方学校实际上一直对学生兼施道德教育、政治和法制教育、宗教的或世俗化的人生观教育。这三种成分在西方学校生活中相互渗透,并无严格界线。但在西方教育理论中,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有严格的界线,它们分属不同的概念,并未被笼统地称作“德育”。在近现代西方语言和观念中,所谓“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它的外延远远小于古代的“杜会意识教育”。

四、 当代中国的“大德育”

我国的“德育”最初也限指“道德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等相提并论,但由于受到本土社会意识发展状态的影响,半个世纪以来,德育概念在我国迅速泛化。

1、 德育概念在我国迅速泛化。

A、 从“德育即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世界观人生观的思想教育从政治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德育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且地位不断上升。

B、 从“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到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地位在不断提高,它从思想教育中逐渐分离出来,成为德育又一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C、 从“德育即杜会意识教育”到“德育即社会意识与个性心理教育”

与此同时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国防教育、青春期教育、学风教育、审美教育、理想教育等,纷纷列入各级学校德育大纲,德育外延迅速膨大,几乎涵盖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所有内容。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与其称之为“德育”,不如称之为“社会意识教育”。

随着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独立内容,正式列入各级学校德育大纲,如今我国学校德育的外延其实已经超越了“社会意识教育”的范围。

2、 “大德育”的合理性

我国的“大德育”独具特色。它虽然越来越“大”,但基本的格局依然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大板块。

我国一向有实施“大德育”的习惯和传统,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一套自然而然地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全面实施社会意识教育的经验。这样的传统和经验,不但不应该抛弃,而且应当珍惜和发扬。

况且,“大德育’与当前国际教育的改革趋势相一致。

五、 从“泛指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到“限指道德教育的德育”

1、 界定“德育”的三种抉择

2、 “大德育”的难题

在“大德育”的概念框架下讨论和研究德育,存在不少理论上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学校德育外延的不断膨胀,日益暴露出来。

首先,“德育”之“德”,不由使人想到“道德品质”或“品德”。

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与机制相差甚大,教育过程中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从理论建设的需要出发,有必要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三个概念相对区分开来。

此外,世界上多数国家使用的是“小德育”概念,如果对中外德育理论作比较研究,就会发生语言和概念上的分歧。如果对这种分歧置之不理,就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也就是说在实施过程中“大德育”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理论研究中则必须把德育限定在“道德教育”中)

3、 学校生活中的“道理领域”与“非道德领域”

根据道德的上述特点,学校生活中,能够从道德上进行善恶评价的领域属于“道德领域”,不能从道德上进行善恶评价的领域属于“非道德领域”。在界定学校生活的“道德领域”时,应当为学生的自由成长留有充分的余地。道德,特别是他律的道德,以规范和节制人的行为作为主要目的。假使学校生活的每个方面、每个角落都弥漫着这种严格的规范和节制,想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成长是难以想象的。

(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有着泛道德的倾向,把不是道德的问题作为道德问题来处理,往往导致处理的效果不如意,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的“德育低效”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4、 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

通常所谓的“政治教育”,指的是有关政治的思想意识层面的教育,包括政治理论教育和时事教育等。

宣传、说教、灌输、洗脑是政治教育一些惯用而有效的方法。然而,品德的养成却靠自觉自愿,强加于人的道德并不会成为个人的品德,所以道德教育要诉诸对人际和社会现象及道德问题的生动探索、思考、反省、批判和讨论。不顾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形成机制的差别,以及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目的的不同,很可能就会用政治教育的方法实施道德教育,而达不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政治教育难道一定要借助于说教、灌输之类的带有强制性的方法吗?这些方法真的是有效的方法吗?)

5、 道德与礼仪训练

礼仪本身不是美德,却被认为是一切美德之源。因此,礼仪训练本身并不是道德教育,但它是道德教育的必要准备。学校和家庭中的礼仪训练,如果被赋予道德内容,它就是道德教育一种有效的手段或途径。

6、 道德与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不能与道德教育等同,更不能取代学校德育。但是,心理咨询在观念、方法、内容上,对学校德育具有补偿功能,在心理咨询的辅助下,学生克服意识障碍,建立起良好心境,或使心理疾病得到矫治,学校德育因此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总之,心理咨询本身虽不是德育,却是学校德育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7、 德育即道德教育

把德育概念的外延限定在道德教育上,使之与政治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等相对区别开来。这种限定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有助于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研究和理论建设,而且具有实践意义----根据不同的社会规范,实施不同的教育,毕竟更加切合实际。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也要强调“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不可分割。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希赛网还为各位考生提供【希赛自考题库】【希赛自考真题下载】【自考题库app下载】三大刷题工具,有需要的考生也可点击查看。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自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4 自考考试

还有
  • 0
  • 1
  • 5
自考报名

每年3月、8月

领准考证

考前7天

考试信息

每年4月、10月

成绩查询

考后45天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