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简答题知识点整理-第3章

自考 责任编辑:訚星楚 2021-02-27

摘要:本文是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简答题知识点整理-第3章相关内容,参加考试需要对考试的习题熟加练习,对考试重难点了解清楚,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点简答题知识点整理-第3章

第三章 群体行为基础

1、简述群体结构变量的内容。

答:群体结构变量主要包括角色、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群体规模、群体构成以及群体凝聚力。

2、简述群体规范的作用。(2016、10)

答:群体规范的作用有以下四点:

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与矫正作用。

3、简述从众行为对群体的影响。

答:

(1)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从众行为的实质就是通过群体来影响与改变个体的观念与行为。好的群体行为可以促进个人行为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2)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压力抑制成员的独立性。因为从众行为倾向于“舆论一致”,如果成员不能摆脱其控制,就会“人云亦云”,难以创新。

2)群体的从众行为,容易在决策时做出“表面一致”但不一-定正确的结论,可能导致错误的行为。

4、简述群体凝聚力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

答:群体凝聚力就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就是一个群体对其成员的内在吸引力。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者凝聚力、情感凝聚力

5、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答: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影响:协同效应与社会促进效应。

协同效应就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物质作用的总与,简单地说,就就是“1+1>2”。这种现象与社会惰化现象的表现正好相反,社会情化现象所代表的就是负协同效应,群体互动的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与。社会促进效应就是指当个体与其她人一起工作时,因她人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

6、简述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

(1)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

制定一套科学的决策程序,使决策准确无误,少出现或不出现漏洞。

(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

为了使决策更趋实际、合理,管理者应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使群体成员尊重的需要的到满足,还能听到成员不同的意见,有利于决策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3)选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在群体决策过程中,除了决策者必须具备应有的优良素质外,还必须使用科学的、行效的决策方法.

7、简述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答: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有以下三点:

1)弥补正式群体在满足需要上的不足。

2)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

3)可以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强度的晴雨表。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有以下四点:

1)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2)影响工作效率。

3)容易传播谣言。

4)会产生破坏作用。

8、简述如何管理非正式群体。(2017、4-论述)

答:

(1)正视并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3)注意做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工作。

点击查看>>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汇总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自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4 自考考试

还有
  • 1
  • 3
  • 6
自考报名

每年3月、8月

领准考证

考前7天

考试信息

每年4月、10月

成绩查询

考后45天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