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位于天津市,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天津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教育会员、国际民航组织升级版航空培训计划正式会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主席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高校。 中国民航大学前身是1951年9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校,1958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63年重组为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1977年更名
郑州大学(Zhengzhou University),简称“郑大”,主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化学),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 学校办学源头溯源于1898年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起点之一,历经传承演变,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全部系科以及原中
延边大学(Yanbian University),简称“延大”,地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A类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双学位项目成员单位,由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对口支援建设。 学校始建于1949年,曾隶属于国务院高等教育部,1957年划归吉林省所属。1958年8月,延边大学分立为延边大学、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工学院。199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教师资格面试直属考点管理办公室,是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以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成。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始于1952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1977年创建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4年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学校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上外”,位于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是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和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亚太工作组所在地,获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是中国唯一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英汉语对全球排名第一。姜椿芳、厉麟似、凌达扬、夏仲毅、方重、徐仲年、王季愚等杰出的名家大师都曾执教于此。 学校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
山东工商学院(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简称“山商”,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级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首批团中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单位和全国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学校原名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始建于1985年,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1998年9月,因管理体制改革转为中央与山东省共建,以山东省管理为主,2003年2月更为现名。 截至2022年9月,学校占地90.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6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266.24万册;设有17个二级院(部)、12个研究院、36个研究所(中心),开设招生本科专业56个;拥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391人,其中专任教师93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简称“广外”,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2011计划”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亚洲校园”计划),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大学外延计划的中国合作院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联席会员、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的首创单位,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于1964年11月设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
北京物资学院(Beijing Wuzi University),简称“北物”,坐落于中国首都北京市,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 北京物资学院1980年建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8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理。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校园占地近600亩,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下设10个教学单位,开设28个本科专业;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有教职工788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人;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近8000人。
沈阳农业大学(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沈农或沈阳农大,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是辽宁省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首批建设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组建于1952年,由当时的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业除外)和沈阳农学院部分专业合并而成;1985年10月,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