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山理工”(SDUT),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及淄博市共建高校,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山东省一流学科和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由山东工程学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1956年,山东省济南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1958年,升格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1990年,更名为山东工程学院。1998年,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淄博大学、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淄博市职工大学、淄博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组建为

聊城大学
聊城大学

聊城大学(Liaocheng University),简称“聊大”。坐落在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北极大学联盟成员单位,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70年8月,山东师范学院机关及中文、历史、外语、数学、生物、体育、艺术等8个系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山东师范学院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1月,中共山东省委正式批准建立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 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改建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 聊城师范学院更名为聊城大学。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河科大(HAUST),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理事高校。 学校1952年创建于首都北京。1956年,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后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教育部批准,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开元、西苑、景华和周山4个校区,占地面积4600余亩,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学校始建于1949年,原名平原省立财经学校;后几经更名、数易其址,1964年与郑州航空工业技工学校合并更名为郑州航空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1984年升格本科,更名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999年学校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主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南省为主的办学体制;201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占地1700余亩,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实验场所面积10.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39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6亿元,图书馆藏书255.67万册,电子图书58.03万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武理工,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办学起源于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2000年5月27日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工业大学源于194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之一,1985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1998年由原国家建材局所属划转为教育部主管。武汉交通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简称中南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湖北省2011计划,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理事长单位,立格联盟、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长江—伏尔加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简称“贵州师大”,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1年,原名为“国立贵阳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交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58年,中共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内以联合办学的形式成立新的“贵州大学”;1959年,贵州大学从本校分出;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花溪、宝山、白云三个校区,占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Guizhou Minzu University),简称贵民大,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和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由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建设。 学校创建于1951年,原名贵州民族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 截至2020年3月,学校学校有两个校区:贵阳市花溪区和贵安新区大学城,占地面积2825亩,其中贵阳花溪校区1325亩、贵安新区大学城校区1500亩,校舍面积79.6万平方米,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87万册;设有21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独立学院,设有74个普通本科专业、28个本科专业方向;专职教师1196人,全日制在校生19069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西科大、西安科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创始院校之一,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1938年迁并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7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分出成立独立的西安矿业学院,是当时隶属原煤炭工业部仅有的2所5年制本科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简称“西工程大”,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首批“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拥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西安工程大学的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后历经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西北联合大学纺织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等发展阶段,1959年开始招收纺织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1978年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原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归地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