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信工程师互联网技术MPLS基本原理:MPLS是一种新交换方案的IETF标准,它利用一个固定长度的标记来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包,取代了传统的基于目的地址的逐跳寻径方式,简化了包的转发过程,大大提高了路由器转发速率。
5.6.2 MPLS基本原理
MPLS是一种新交换方案的IETF标准,它利用一个固定长度的标记来决定如何转发数据包,取代了传统的基于目的地址的逐跳寻径方式,简化了包的转发过程,大大提高了路由器转发速率。
MPLS引人了基于标记的机制,它把控制和转发分开,由标记来规定一个分组通过网络的路径,其标记分配过程类似于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UATM)的虚通路标识符(VirtualChannelIdentifier,VCD,通过标记交换来建立标记交换通道(Label Switch Path.LSP)。
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送过程如下(见图5-8);
①网络自动生成路由表,信令协议使用路由表中的信息建立相邻设备的标记值,从而创建LSP;
②一个数据包进入边缘LSR(Label Switch Router)时,它会被决定需要哪种第3层业务,例如:QoS和带宽管理。基于路由和策略的需求,边缘LSR有选择地放人一个标记到数据报头中,然后转发;
③位于网络核心的LSR读取每一个数据包的标记,并根据交换表替换一个新的;
④在出口边缘的LSR,除去标记,读数据报头,将其转发到最终目的地。
LSP是MPLS网络中的基本构件。网络管理员可直接对它进行操作和管理来控制网络流量的流向,从而实现流最工程。根据确定路由的方法,有2种LSP:一种是控制驱动LSP(也称逐跳LSP),另一种是显式路由LSP(Explicit Routing-LSP,ER-LSP)。建立逐跳路由时,每一个LSP根据其IP转发表,确定下一跳,并向下一跳发送标记请求消息。建立ER-LSP时,LSP的路由是在“setup”消息中规定好的,并随“setup”消息遍历路径上的所有节点。ER-LSP上的所有节点根据路由消息的规定选择下一跳LSP,并向它发送标记请求消息。逐跳路由与传统的IP包寻路相同,而ER-LSP则可由网络管理员或网络管理应用软件控制,为网络流量分配不同于传统IP包转发的路径。所以,在MPLS中主要通过显式路由来支持流量工程。
返回目录:通信专业考试IP网络服务质量控制汇总
编辑推荐: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