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该考试分2天4批次(每天上下午各两批),两科连考4小时,均需45分合格。单选考十大知识领域等(计算题占20%),案例题重实战。备考以官方教材为基,搭希赛网视频、题库等,按4-6个月分阶段推进,借希赛资源形成闭环,助突破通过率瓶颈。
软考证书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具有法律效力。考生凭借软考证书可以申请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享受相关政策待遇。考生应妥善保管软考证书,避免丢失、损坏。具体请见下文。
2026年软考高项新增实战考点,但其价值仍高。政策上,证书可“以考代评”获职称、增津贴,还助落户;职场中,契合企业需求,助转型加薪、利投标;备考也能提升个人能力。应届生、想挂靠者、无关从业者不建议考,有对应需求者可备考。
软考证书,即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与水平考试证书,是中国计算机行业的一项专业技术资格认证。通过软考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可以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具体请见下文。
2026年上半年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不设考次,仅下半年11月开考,此为2024年起的惯例。下半年报名预计8-9月启动,需通过指定平台完成,考试为机考连考。考生可上半年备考,7-8月强化,考后60日查成绩,三科达45分可获证。
考了PMP之后,还需要考软考吗?是否需要考软考取决于个人职业规划:
软考偏管理类中高级科目共3个:中级“中项”基础易考,无论文,适合零基础或短期拿证者;高级“高项”难但含金量高,考三科含论文,适合有经验想进阶者;高级“系规”偏IT服务管理,针对性强。选科看工作场景、备考时间与证书性价比。
高项考生考中项有优势:核心知识(如十大管理领域、计算题型)高度重合,备考经验可复用,属“降维复习”。但中项侧重基础应用、考察细致,出题风格偏记忆,考生易因轻敌丢分。虽比从零备考易,仍需1-2个月针对性补基础、刷真题才能稳过。
2025年未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2026年可继续报考,无次数限制,需满足属地要求。2026年该科目仅上半年5月下旬考,3-4月报名。成绩不滚动,需重考全科,且有新增考点。备考可复盘短板、攻新增考点,紧盯官方通知。
2026年软考高项每年仅考一次,机会宝贵。报名3月中旬-4月中旬,需实名认证、按要求传证件照并24小时内缴费;5月中下旬打准考证,下旬周末考试;6月下旬查分,之后领证。考生需设提醒避坑,提前规划。
软考高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三门,零基础考生无固定备考时长。每日学2-3小时需6-8个月,1小时左右需8-12个月,全职备考3-4个月。备考要过教材、多刷题练论文,还需注意理解应用、练论文、做真题,踏实规划方能提高通过率。
2026年软考高项会稍难,但非难到没法过,它在软考高级里仍友好,2024-2025年通过率10%-15%。考试有两变化:增数字化考点,技术管理结合考;纯理论题少,实战题多。且一年一考容错率低,需留5个月准备。
软考的报名和考试之间的时间间隔会根据不同的考试年度和地区有所变化。通常情况下,软考每年会安排两个考试周期,以满足不同考生的需求。备考周期的长度取决于考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效率和所选考试科目的难度。具体请见下文。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证书领取方式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考试开始提供电子证书,以方便考生随时查看和使用。具体请见下文。
软考是中国针对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设立的一系列资格考试。通过软考取得的证书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是普遍认可的,具有全国效力。异地使用软考证书需要办理手续吗?具体请见下文。
软考证书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重要资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考试,技术人员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还能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请见下文。
软考证书的领取流程和方式会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有所不同。考生在通过考试并完成资格审核后,通常需要按照官方通知的要求进行现场领取或选择邮寄服务。具体请见下文。
考下该证书福利丰厚,能凭“以考代评”获高级工程师职称,助体制内涨薪、私企谈薪;可加速一线城市落户;是职场晋升门槛,还能助企业投标、拓展资源;当年可享3600元个税扣除,部分城市有人才补贴,是职场硬通货。
本文为2026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报考指南,介绍了报考条件宽松但需属地报考,关键时间节点包括3月中旬至4月中旬报名、5月23-24日考试等,还阐述了考试内容、三阶段备考计划及拿证福利,提醒考生早报名、重真题,争取一次通过。
软考证书有什么用?计算机专业有必要考软考吗?2026年国考报名已经开始,本次考试将报考年龄限制放宽到了38岁以下。根据招考简章显示,今年有28个岗位提出了软考持证要求,为软考证书价值实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