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适应期货行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金融发展趋势,中国期货业协会对从业资格后续教育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具体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在了下文中。
在期货行业监管持续强化与业务创新加速的背景下,从业人员后续教育已成为合规执业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要求,自2025年起,期货从业资格继续教育学时管理全面升级,不仅学时标准更趋严格,课程结构与监管方式也迎来重大调整。
一、核心学时要求
期货从业人员每两年需完成不少于18个学时的后续职业培训,其中期货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类课程不少于3个学时。该要求以自然年为周期滚动计算,例如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为一个完整周期。需注意的是,1个学时通常为45分钟,且培训内容需通过协会备案的课程库选择,确保学时有效性。
二、特殊情形下的学时调整机制
1、长期境外工作者:在境外工作半年以上的从业人员,可申请将学时累计周期延长至三年,但需在返岗后6个月内补足学时。
2、资格中断者:取得从业资格后连续两年未在机构执业的人员,在重新申请资格前需完成18个学时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其中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占比不低于1/6。
3、技术岗位专项要求:期货公司总部技术部门员工需完成15个学时的技术专业课程,剩余3个学时可从通用课程中补充。
三、学时完成方式与效力认定
1、培训形式
(1)面授培训:协会统一组织的现场培训,学时实时记录;
(2)网络点播:通过协会远程培训系统完成课程学习,需通过课后测验方可获得学时;
(3)网络直播:部分专题直播课程可计入学时,但需满足互动答题等参与要求。
2、效力溯及:2019-2024年间完成的继续教育学时可按1:1.5比例折算(即12学时旧课程可抵18学时新要求),但2025年起需严格执行新标准。
四、监管强化与违规处置
1、动态监测系统:协会通过行业信息平台自动统计从业人员学时完成情况,并向机构发送预警通知。例如,某期货公司因未及时督促员工完成2024-2025周期学时,导致12名从业人员被暂停执业资格。
2、差异化监管措施
(1)首次未达标:责令限期补足学时,机构需提交整改报告;
(2)连续两期违规:暂停从业人员执业资格3-6个月,并计入机构合规考核;
(3)伪造学时记录:注销执业资格,机构需承担连带责任。
五、行业趋势与备考建议
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细则的落地,2025年考试大纲新增ESG衍生品交易、区块链仓单质押等实务内容,继续教育课程也同步更新。从业人员需重点关注:
1、数字化工具应用:如AI量化交易策略回测、动态保证金计算模型等;
2、跨境合规风险:境外期货代理业务中的反洗钱要求、数据跨境传输规范;
3、绿色金融衍生品:碳排放权期货定价逻辑、绿色债券期货风险管理。
期货从业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