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赛网为考生整理土建职称考试市政公用工程重要知识点《路基工程》。
希赛网为考生整理土建职称考试市政公用工程重要知识点《路基工程》。
一、一般路基
1.1 路基的基本要求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1.3 路基土的分类
我国工程用土分类总体系包括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
按粒径组成、塑性指标:
(1)巨粒土分为漂石土、卵石土;
(2)粗粒土分为砾类土、砂类土;
(3)细粒土分为有机质土、黏质土、粉质土;
(4)特殊土分为黄土、红黏土、膨胀土、盐渍土、冻土。
1.4 路基基本构造
路基工程包括:路基主体、路基防护与加固、路基排水、附属设施。
1.5 路基附属设施
路基附属设施包括: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急流槽、消力池等。
1.6 路基填料要求
1、强膨胀土、泥炭、淤泥、有机质土、冻土(含冰的土)、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以及液限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 26 的细粒土等,不得用于填筑路基。浸水部分的路堤与冰冻地区的路床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
2、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 100mm,路堤填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 150mm。
3、采用填石料修筑路堤时,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化岩石等均不得应用于路堤填筑。
4、采用细粒土填筑路基时,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表 4.6.4 的规定
1.7 路基湿度来源
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很大程度上与路基湿度以及大气温度引起的路基水温状况有密切关系,路基湿度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水蒸气凝结水、薄膜移动水。
1.8 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
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地质、气候、水文、水文地质等因素;
2、人为因素:包括荷载因素、路基结构、施工方法及质量、人为设施及养护措施等。
1.9 路基常见病害
路基的主要病害有:路基沉陷 、边坡塌方 、路基沿山坡滑动 、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等 。
二、路基排水
2.1 路基排水要求
把路基范围内的土基含水量降低到一定限度以内,确保路基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及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3 地面排水设施类型
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等,必要时设渡槽、倒虹吸及积水池。
2.4 地下排水设施类型
常用有:盲沟、渗沟和渗井等。
特点:是排水量不大,主要是以渗流方式汇集水流,并就近排出路基范围以外。对于流量较大的地下水,应设置专用地下管道予以排除。
三、路基防护与加固
3.1 坡面防护的类型
类型: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
1、植物防护
作用主要是:
①能覆盖表土,防止雨水冲刷
②调解土的湿度,防止产生裂缝
③固结土壤,避免坡面风化剥落
④保护环境和美化路容的作用
2、工程防护
又称无机物防护,主要用于石质路堑边坡,采用砂石、水泥、石灰等矿物材料进行坡面防护。
工程防护主要有砂浆抹面、喷浆及喷射混凝土、勾缝与灌缝、砌石防护和护面墙等形式。
3.2 冲刷防护类型
冲刷加固与防护主要针对沿河滨海路堤、河滩路堤、桥头引道等。
防护方式:抛石防护、砌石护坡、间接防护
抛石防护、砌石护坡属于直接防护.
间接防护:导流结构物。
作用:改变水流方向,消除或减缓水流对堤岸直接破坏,减轻堤岸近旁淤积,消除水流对局部堤岸的损害。
3.3 挡土墙类型
2、挡土墙的分类
工程中常见的挡土墙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挡土墙、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挡土墙、砌体结构挡土墙。
按照挡土墙结构形式及结构特点,可分为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柱板式、锚杆式、自立式、加筋式等挡土墙。
3.5 边坡锚固
岩土锚固技术通过埋设在岩土体中的锚杆,将结构物与岩土体紧紧地联锁在一起,依赖锚杆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使岩土体自身得到加固,以保证结构物和岩土体的稳定。
3.6 土钉支护
以土钉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边坡支护技术,它由密集的土钉群被加固的原位土体喷混凝土面层和必要的防水系统组成。
3.7 抗滑桩
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而使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抗滑桩主要是承担水平荷载。
3.8 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所谓软土,是指强度低,压缩性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由于软土强度低,沉降量大,往往给道路工程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处理不当,会给公路的施工和使用造成很大影响。
软土地基的常用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排水固结法、堆载预压法、深层搅拌法、强夯法。
加入希赛网,获取更多土建职称考试相关信息,真题解析
>>点击注册会员,享更多土建职称考试相关资料,问题咨询可拨打电话400-111-9811
土建职称考试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