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模块首先给出ATM协议参考模型示意图,然后分别介绍三个三个平面的功能及分层情况。一、ATM协议参考模型ITU-TI.321建议提出的ATM协议参考模型是一个立体分层模型,由三个平面组成:用户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如图1所示。图1ATM协议参考模型二、各平面的功能折叠1、用户平面UP用户平面UP(UserPlane)负责提供
本模块首先给出ATM协议参考模型示意图,然后分别介绍三个三个平面的功能及分层情况。
一、ATM协议参考模型
ITU-T I.321建议提出的ATM协议参考模型是一个立体分层模型,由三个平面组成:用户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如图1所示。
图1 ATM协议参考模型
二、各平面的功能折叠
1、用户平面UP
用户平面UP(User Plane)负责提供用户信息传送、端到端流量控制和恢复操作。采用分层结构,有:物理层、ATM层、ATM自适应层(AAL层)及高层。
2、控制平面CP
控制平面CP(Control Plane)负责建立网络连接,管理连接以及释放连接,控制平面主要完成信令功能。也采用分层结构,各层名称与用户平面的相同。
3、管理平面MP
管理平面MP(Management Plane)提供两种管理功能:
面管理(不分层):实现与整个系统有关的管理功能,并实现所有平面之间的协调。
层管理(分层):主要用于各层内部的管理:实现网络资源和协议参数的管理,处理OAM信息流。
讨论:
每个平面均采用了分层结构。
层次划分考虑的因素:
为了实现综合交换、复用和传输,设计了业务无关层,它就是协议参考模型中的ATM层(主要完成信元的交换、选路和复用功能);为实现对不同类型业务的不同处理,设计了一组平行的业务相关层,它就是ATM适配层(ATMAdaptation Layer,AAL);物理层则对ATM层屏蔽不同物理介质的差异,因此,也就有了ATM 4层模型,即物理层、ATM层、AAL层和高层。
返回目录:中级通信专业综合能力现代电信网重点汇总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