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3.4数字交换网络数字交换网络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简单的只有一单级T接线器,对于大型网络可以是多级T接线器组成的多级T型网络,也可以与S型接线器结合,构成TST,TSST,TSSST,STS,SSTSS等结构,以适应大、中、小型数字交换机的需要。1.TST数字交换网络TST数字交换网络为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时间接线器,中间为空间接线器。这
3.3.4 数字交换网络
数字交换网络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简单的只有一单级T接线器,对于大型网络可以是多级T接线器组成的多级T型网络,也可以与S型接线器结合,构成TST,TSST,TSSST,STS,SSTSS等结构,以适应大、中、小型数字交换机的需要。
1.TST数字交换网络
TST数字交换网络为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时间接线器,中间为空间接线器。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网络。
(1)TST交换网的组成
假设输入时分线与输出时分线各有10条,说明两侧各需10个T接线器,左侧为输入,右侧为输出,中间由空分接线器的10x10的交叉接点矩阵将它们连接起来,如图3-23所示。
如果每一时分线的复用度为512,那么每个T接线器中有一个512个单元的语音存储器,有一个512个单元的控制存储器。因此,每个T接线器可完成5J2个时隙之间的交换。
空分接线器具有10x10的交叉接点矩阵,完成10条出、入线之间的交换。并有10个控制存储器,每个控制存储器也应有512个单元。
这样,这一TST网络可完成5120个时隙之间的交换。
(2)TST的工作原理
以图3-24为例,说明TST的工作原理。输入侧T接线器的语音存储器用SMA表示,控制存储器用CMA表示,输出侧T接线器语音存储器与控制存储器分别用SMB和CMB表示,空分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用CMC表示。该图输入、输出侧各用三套T接线器,每线的复用度为32。
输入侧与输出侧的T接线器可采用任一种工作方式,但两侧必须不同,这有利于控制。
空分接线器用什么控制方式也是二者均可。
现假设输入侧T接线器采用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控制方式,输出侧T接线器则采用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的工作方式,空分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如要求输入线0、时隙2与输出线2、时隙20之间进行交换接续,TST如何完成?
按T接线器假设的工作方式,应将输入线0、时隙2的内容写入SMA-0中的2号存储单元内。在哪个时隙(又叫内部时隙)输出呢?这应决定于CPU控制设备在各存储器中寻找到的空闲路由。所谓空闲路由,即从各级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看,输入侧CMA-0、输出侧CMB-2及中间的CMC-2同时都有一个相同的空闲单元号,如选择入线0与出线2的交叉点A的闭合时间为时隙7,那么必须是CMA-0,CMB-2及CMC-2的7号存储单元都空闲,可使入线a3-24TST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图式中:为接到交叉矩阵的复用线上的复用度。本例A至B选用内部时隙x=7,那么B至A方向必定要选7+32/2=23,即时隙为23.如果按上式计算大于或等于n,则应减去n.例如某一方向选用内部时隙30,那么另一方向按上式计算为30+32/2=46,大于30,所以需将46减去30,得到另一方向的内部时隙数为16.这样的做法可使CPU-次选定两个方向的路由,避免CPU的二次路由选择,从而减轻了CPU的负担。另外,还为输入侧T接线器和输出侧T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的合并创造了条件。至于如何实现为输入侧T接线器和输出侧T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的合并,这里就不介绍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有关参考书。
除确定通路外,还需指出一点,上述A至B通路,输入线0、时隙2为输入时隙,它是A用户的发话时隙:输出线2、时隙20为输出时隙,它是B用户的受话时隙。那么,B至A的通路确定后,又如何确定A用户的受话时隙与B用户的发话时隙呢?
由于交换网络本身是单方向的,因此发话时隙总应在输入侧,受话时隙在输出侧,所以安排B至A方向的B用户发话时隙及A用户受话时隙的原则是:线号及时隙号都不变,只是换个方向而已。本例B用户发话时隙应为输入线2、输入时隙20,A用户的受话时隙为输出线0、输出时隙2,B至A方向语音信息的传送应由CMA-2,CMB-0,CMC-0协助完成,CPU控制向这三个控制存储器写入有关信息,如图3-24所示。
当双方通话完毕时,CPU把各控制存储器相应单元的内容淸除,即为拆线。
前面叙述TST的工作原理时是假设输入侧T接线器采用顺序写入、控制读出;输出侧T接线器采用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的工作方式。如果将输入侧T接线器和输出侧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对换一下,那么TST的工作过程与上述情况是类似的,不再赘述。
我国现在在电话网中使用的大、中容ft的局用数字交换机大都采用TST交换网络。
下面再介绍几种典型的、较常用的数字交换网络。
1.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由二级T型接线器和二级S型接线器组成。图3-25所示为TSST接续网的方框图。
由图可见,输入T级有128个,输出T级也有128个。如果每个T型接线器可进行16端脉码交换,则TSST网的总容量可达128x16=2048端脉码。中间二级S型接线器是背对背地对称连接,即第二级S接线器为8x16矩阵,第三级S接线器为16x8矩阵。
每个输入T级的入线是16条,每条线是一次群脉码的串行码,码率是2048kbit/s。输入T级的输出是8条线,每条线传送二端脉码64时隙的串行码,码率为4096kbit/s。每个T接线器的8条输出线分别接至8组由第二和第三级S型接线器组成的中间级,每组中间级有S型接线器16个,正好有128条入线连接128个输入T级的输出。在每组中间级,8x16和16x8对称连接,正好使其出线也是每组中间级128条,分别接至128个输出T级的输入,输出T级的输出还原为16条线,每条线是一次群一端脉码的串行码。
这种形式的交换网络,内部传输码率并不高(4096kbit/s),S接线器所采用的交叉接点数也并不太多,约为8x16x16x8x2=32768个,但容量很大,可提供32768个双向通路接续。
采用多级空分交换网可节省交叉点数,如采用单级的128x128交叉矩阵8个,则有交叉接点数128x128x8=131072个。日本的NEAX~61程控数字交换机采用了TSST网络。
2.TSSST时分数字交换网
在TSST网的中间再插入一级S接线器,即构成了TSSST网。
图3-26所示为TS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的方框图。假定输入和输出各有128个T型接线器,每个T型接线器是16端脉码交换,则这个网的总容量为128x16=2048端脉码。
当然,T型接线器的数目不一定为128个,每个T型接线器也不一定为16端脉码。因而总的容量也不一定是2048端脉码。
图3-26中,每个T接线器的入线有16条,分别接一次群一端脉码的串行码,其出线为一条,是代表16端脉码共512时隙的串行码,码率高达16x2048kbit/s=32.768Mbit/s.128个输入T级的128条出线正好接至有32组共128条的第二级S接线器的入线,经过第二至第四级S接线器交换后,128条出线正好接至128个输出T级的128条入线,码率仍是32.768Mbit/s.输出T级还原成16条线输出,每条线是一端脉码的串行码,码率为2048kbit/s。
这种TSSST网和TSST网相比,码率高8倍,阵接点数是4x4x32个:第四级S接线器交叉矩阵结构与第二级S接线器相同,所以接点数也为4x4x32个;第三级S接线器交叉矩阵接点数为32x32x4个;因而TSSST网接点总数为5120个,总的时隙数仍是65536个,双向同时接续也是30720个。法国El2数字交换机采用TSSST网络。
3.SSTSS数字交换网
该类型数字交换网络由首末各二级S型接线器和中间T型接线器组成,如图3-27所示。图3-27表示第一级有16个S接线器,每个S接线器交叉矩阵为8x16,即有8条输入时分线,16条出线,每条线的复用度为512.所以该网的总容量为8x16x512=65536时隙,即为2048端脉码。每线的传送码率为2048kbit/sx16=32.768Mbit/s。
经过第一级和第二级S接线器后,出线仍为128条,分别接至128个中间T接线器的输A.T接线器的输出接至第四、第五级S接线,出线仍为128条,每条线的码率仍是32.768Mbit/s,代表16端脉码512时隙的串行码:这个网络的容量、总时隙数、提供的双向同时接续数,和上面所述的两种网络相同,接点的总数为8x16x4x16=8192个。
上述三种多级网络都是由S接线器和T接线器组合而成的。
除由T接线器与S接线器组合构成的多级数字交换网络外,还有全部由T接线器组合构成的网,但其级数一般为三级,即TTT网。由于S接线器只能完成复用线之间的交换,不能进行时隙交换,所以没有单纯由S接线器构成的数字交换网。
4.TTT三级数字交换网
这个网络由输入T级1中间T级T2和输出T级1“3”三者连接而成。图中表示每级都有16个T接线器,每个T接线器都是8端脉码间交换的,则总共可获得128端脉码间交换的容最。从输入T级读出至输出T级写入都是8位并行码交换,码率都是2048kbit/s。
这种网结构,各级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可任意选择,交换过程可自行分析。
6.数字交换网络芯片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上不少专业厂家如加拿大的Mitel公司、意大利的 SGS公司、美国的Motorola公司等,己生产出很多用于组成数字交换网络的芯片,这些芯片 可以接若干条PCM母线,其结构与前面介绍的T接线器相似。例如,Mitel公司的MT8980, MT9080芯片,可分别接8条和16条PCM母线,分别完成256x256和1 024x1 024时隙的交 换。当然,对于大型的数字程控交换机而言,1 024时隙是远远不够的,当需要交换更多的时 隙时,可以用多个芯片组合而成更大容量的数字交换网络。
返回目录:通信工程师考试程控交换技术汇总
相关推荐: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