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通信工程师考试在线辅导招生点击通信工程师专业培训面授班招生点击阅读2013年通信工程师考试大纲点击了解2013年通信工程师考试指定教材通信工程师报名及通信工程师成绩查询专题2012年全国初级中级通信工程师考试成绩查询6.3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6.3.1MPLS概述ATM、帧中继、X.25等网络本来就具有标
6.3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
6.3.1 MPLS概述
ATM、帧中继、X.25等网络本来就具有标签功能(ATM有VPI/VCI,帧中继有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LCI,X.25有虚电路号)。这些标签都是虚电路建立时由网络分配的一种连接标识,不需包含网络地址,字节长度较短。ATM、帧中继交换机是通过硬件在第二层根据标签实现信元或帧的快速转发(即标签交换),X.25分组交换机是由软件在第三层根据标签实现分组的转发。如果能够把IP分组也打上标签,用标签识别路由,根据标签用硬件实现分组快速转发,则可以极大提髙分组转发速率。按照这种思路,一些厂家推出了标签交换产品,如Ascend公司(已被Lucent收购)的IP导航器和Cisco公司的标签交换等。
IETF在1997年初成立了MPLS(MultipleProtocolLabelSwitch,多协议标签交换)工作组,利用已有IP/ATM集成模型的主要思想与优势(如CISCO、LUCENT等的标签交换、IP导航器),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完善的第3层交换技术标准。MPLS明确规定了一整套协议和操作过程,最终通过ATM、帧中继、PPP和以太网等实现IP网络快速交换。
MPLS中的关键概念是将路由控制和分组转发分离。
①用标签识别和标记IP分组,并把标签封装后的报文转发到已升级改善过的交换机或路由器,由它们在第二层进行标签交换,转发分组。
②IP报文标签的产生和分配所需的网络拓扑和路由信息则是通过现有的IP路由协议获得的,不用进行第二层地址和第三层地址之间的转换就可以实现IP地址和标签之间的映射。这就避免了在IP/ATM重叠模型中存在的地址解析问题。而且通过等价转发类(FEC),这种映射是汇聚性的,可以实现标签及路径的复用,提高了可扩展性。
返回目录:通信工程师考试培训宽带交换技术
相关推荐: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