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视频教程在线辅导面授招生考试大纲指定教材报名时间9.3.2接续质量的有关指标1.呼损率指标的确定关于呼损率的定义己在9.2节中说明。呼损率指标共分三部份内容,一个是从全网观点看的全程呼损率,即在通信网中从用户到用户的连接上所有各种系统的呼损率之和。另一个内容是全程呼损率指标在网内各分系统上如何分配,是
9.3.2 接续质量的有关指标
1.呼损率指标的确定
关于呼损率的定义己在9.2节中说明。呼损率指标共分三部份内容,一个是从全网观点看的全程呼损率,即在通信网中从用户到用户的连接上所有各种系统的呼损率之和。另一个内容是全程呼损率指标在网内各分系统上如何分配,是均匀分配还是优化分配。最后一个内容是分配给交换系统的呼损率如何在交换机内部再进一步分配。下面用一个例子(如图9-5所示)所示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图9-5中看到这是一个经过三个交换局、两段中继电路的用户到用户的全程接续,分配给每段中继电路的呼损率是0.005,分配给端局的出局呼损率是0.005,入局呼损率也是0.005,汇接局的汇接呼损率为0.001.这些呼损率的总和0.031就是用户到用户的全程呼损率。对于全程呼损率是否就是各个分系统呼损率的总和还要做一些说明。
大家知道,按照严格的概率方法计算,全程呼损率应按下式计算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认为全程呼损率可近似地用各分系统的呼损率之和来表示。
关于交换机内部呼损率,它应包括交换机话路部分和公共控制部分造成的呼损,而且话路部分经常包括几级,如用户级、选组级、出入中继器等,因此应根据送入交换机的忙时话务量按规定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图表,分别计算本局呼叫接续、出局呼叫接续、入局呼叫接续、汇接呼叫接续等情况下的呼损率。
在计算呼损率时首先要确定送入交换机的平均忙时话务量,关于如何计算平均忙时话务量,在9.1节中已经说明,现在的问题是需要计算正常话务量(称参考负荷/I)和超载话务量(称参考负荷S)两种情况下的呼损率。所谓参考负荷d是指管理部门用来向用户线和中继线提供具有承载高于标称平均话务的程度。以示网络在正常状态下能满足预期的用户话务,它以一年(12个月)中最忙日的平均话务来确定。所谓参考负荷S是指在正常话务以外增加话务的程度,以示在很少出现网络运行状态下所遇到的高话务,此时对用户提供的性能指标将有所下降。它将以一年(12个月)中5个最忙日的平均话务来确定。
鉴于各种程控交换机的系统结构不尽相同,所用呼损计算方法也不相同,所以本书只给出一些呼损率限值,如表9-2所示,即各种程控交换机的各项呼损率不能超过表内指标。
2.接续迟延指标的确定
(1)接续迟延指标
①拨号前迟延
拨号前迟延也称听拨号音时延,它是指从用户摘机到听到拨号音这段时间。产生这段迟延的原因在于等待公共控制设备和选线时间,对程控交换机而言,拨号前迟延应不大于0.4秒。同时还规定在参考负荷J情况下超过0.6秒的概率应小于0.05,在参考负荷情况下超过1秒的概率应小于0.05。
②拨号后迟延
拨号后迟延指用户拨完最末一位号码至听到回铃音或忙音这段时间。产生这段迟延的原因是由于接续时间、信令传递时间和等待公共控制设备时间等因素造成的。对程控交换机来说,拨号后迟延应不大于0.65秒。同时还规定在参考负荷!情况下超过0.9秒的概率应小于0.05,在参考负荷B情况下超过1.6秒的概率应小于0.05。
程控交换机还有一些其他迟延指标,如连通连接迟延、振铃切断迟延、呼叫释放迟延等,但主要是上面所说明的两项指标,对于其他指标读者可以参考有关标准。
(2)程控交换机各类呼叫占用时长
每次呼叫接续的平均占用时间是由大量观测统汁数据值经平均计算得来的,但它与各种呼叫类型的比例有关。而且各种呼叫类型(如本局呼叫、市话呼叫、长途呼叫)也能求出各自的平均值。总之需要做大量的统计工作才能得出准确的平均占用时间。下面是各类呼叫时长的统计结果。
①本地通话
听拨号音平均时长3秒,号盘脉冲每位1.5秒,按钮话机每位0.8秒。
本地通话多频互控接收发码器占用时长4秒。
②长途通话
长途多频发码器占用时长15秒,长途接续中市话多频发码器占用时长20秒。
半自动台每一呼叫接续处理时长150秒。
国内长途自动平均占用时长70-90秒。
国内长途半自动平均占用时长140秒。
国内长途人工平均占用时长200秒。
国际呼叫(自动、半自动)180秒。
国际呼叫(人工)240秒。
③特种业务
特种业务呼叫占用时长30秒。
以上时长均为有效呼叫和无效呼叫平均占用时长。
返回目录:话务基本理论和交换系统服务标准汇总
相关推荐: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