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常拥塞发生在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开始接近网络的数据处理能力时。拥塞控制的目标是将网络中的数据量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下,超过这个水平,网络的性能就会急剧恶化。
1.拥塞控制
通常拥塞发生在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开始接近网络的数据处理能力时。拥塞控制的目标是将网络中的数据量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下,超过这个水平,网络的性能就会急剧恶化。
在电话网中,由于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拥塞控制只在网络入口处执行,在网络内部则不再提供拥塞控制机制。原因在于,呼叫建立时,已为用户预留了网络资源,通信期间,用户信息流总是以恒定不变的预约速率通过网络,因而已被接纳的用户产生的业务不可能导致网络拥塞。另一方面,呼叫建立时,假如网络无法为用户分配所需资源,呼叫在网络入口处就会被拒绝,因而在这种体制下网络内部无需提供拥塞控制机制。因此电话网在拥塞发生时,主要是通过拒绝后来用户的服务请求来保证已有用户的服务质量的。
实质上,采用分组交换的数据网络可以看成是一个由队列组成的网络,网络采用基于存储转发的排队机制转发用户分组,在交换节点的每个输出端口上都有一个分组队列。当发生拥塞时,网络并不是简单的拒绝以后的用户分组, 而是将其放到指定输出端口的队列中等待资源空闲时再发送。由于此时分组到达和排队的速率超过交换节点分组的传输速率,队列长度会不断增长,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拥塞控制,每个分组在交换节点经历的转发时延就会变得越来越长,但不管何时,用户获得的总是当时网络的平均服务性能。如果对局部的拥塞不加控制,则最终会导致拥塞向全网蔓延,因此在分组数据网中均提供了相应的拥塞控制机制。例如X.25中的阻流分组(Choke Packet)、Internet中ICMP协议的源站抑制分组(Source Quench)均用于拥塞节点向源节点发送控制分组,以限制其业务量流入网络。其他的分组网络也有各自的控制机制。
返回目录:
编辑相关推荐: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