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原理

动力与环境 责任编辑:yphuyphu 2013-11-12

摘要: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多项技术的综合发展,包括芯片技术、天线技术、无线技术、电磁传播技术、数据交换与编码技术等。

 在线辅导 面授招生 考试大纲 指定教材 习题汇总

1.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多项技术的综合发展,包括芯片技术、天线技术、无线技术、电磁传播技术、数据交换与编码技术等。
一一套典型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电子标签与读写器配合完成对被识别对象的信息采集功能;信息处理系统则根据需求承担相应的信息控制和处理工作。与传统的识别方式相比,RFID技术无需直接接触、无需光学可视、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并且操作快捷方便,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标签上数据存储量大、可以加密和更改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线自动监测、商品库存管理、物流、零售、售后服务等领域。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系统大体分为中低频段和高频段两类,典型的工作频率为135kHz以下、13.56MHz、433MHz、860一960MHz、2.45GHz和5.8GHz等。不同频率RFID系统的工作距离不同,应用的领域也有差异。目前RFID主要应用于封闭市场。例如,低频RFID系统主要在门禁管理、动物的跟踪和管理、生产线自动化及过程控制等领域应用,高频RFID系统主要在车辆自动识别、高速公路收费、大宗货物跟踪和监控等领域应用。下一阶段将积极促进RFID技术进入开放的物流领域,使用电子标签逐步替代商品条形码的作用,并与因特网结合形成物联网。
802.16、UWB和RFID等是目前无卫星线接入领域的热点,它们分别在宽带无线城域网、宽带个人网和无线识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业界目前的研究重点之。虽然这些技术自身都有突出的技术优势,但距离成熟广泛的商业应用仍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在技术研究、政策制定和产业链的形成方面继续努力。

返回目录: 设备环境无线光接入网的组网技术论文

编辑推荐:

中级通信专业实务 互联网技术教程汇总

中级通信专业实务传输与接入教程汇总

通信专业实务考试设备与环境教程汇总

通信专业实务考试交换技术教程汇总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5 通信工程师考试

还有
  • 0
  • 5
  • 1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