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交换技术与网络管控 责任编辑:duguao 2013-12-05

摘要:通信专业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期,欧洲RAND公司的成员Paul Bamn和他的助手们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制定了一个基于话音打包传输与交换的空军通信网络体制,目的在于提高话音通信网的安全和可靠性。

  1.3.2 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期,欧洲RAND公司的成员Paul Bamn和他的助手们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制定了一个基于话音打包传输与交换的空军通信网络体制,目的在于提高话音通信网的安全和可靠性。这个网络的工作原理设想是:把送话人的话音信号分割成数字化的一些“小片”,各个小片被封装成“包”,并在网内的不同通路上独立地传输到目的端,最后从包中卸下小片装配成原来的话音信号送给受话人。这样,在除目的地之外的任何其他终点,只能窃听到只言片语,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语句。另外,由于每个话音小片可以有多条通路到达目的站,因而网络具有抗破坏和抗故障能力。
  第一次论述这种分组交换通信网络体制的论文发表于1964年(P.Baranetal.,On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Seriesof11reports,Rand Coorp.Santa Monica,Ca.Aug.1964)0可惜由于当时的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水平所限,并且对语音信号实现复杂处理的器件以及大型网络的分组交换、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等功能所要求的计算机还十分缺乏和昂贵,因而这种网络体制未能实现。
  第一个利用这个研究成果的是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当时ARPA在全国范围内的许多大学和实验室安装了许多计算机,进行大量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工作。由于时区、计算中心负荷、专用软件、硬件等的差别?他们觉得需要一种能交换数据和共享资源的有效办法。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能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因此ARPA决定致力于开发一个网络,把分组交换技术应用于网络的数据通信。这就是1969年开始组建、1971年投入运营的ARPANET--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通信网。
  第一代的分组交换机由一台主机和一台接口信息处理机1MP(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组成,如图1.22所示。主机将发送的报文分成多个组,加上分组头为每一个分组独立选路,然后将某个输入队列中的分组转移到某个输出队列中并发往目的地。接收端作相反处理。IMP执行较低级别的规程,例如链路差错控制以减轻主计算机的负荷。系统中的软件也是ARPANET专用的。受计算机速度的限制第一代分组交换机每秒只能处理于一个分组。
  到1969年12月已经有由4个节点组成的实验性网络被启动。当更多的IMP被安装时.网络增长非常快?并且很快镫盖了全美国。
  1969现代交换技术教程处理能力增强,系统扩充方便而经济。
  软件方而,除去部分软件要注重实时效率或为了与硬件关系密切而用汇编语言编写以外.普遍采用高级语言,包括C语言、CHILL语言和其他电信交换的专用语言。对软件的主要要求不再是节省空间幵销,而是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和可再用性,使用了结构化分析与设汁、模块化设计等软件设计技术,并建立和不断完善r用于程控交换软件幵发、测试、生产、维护的支持系统。
  数字程控交换机的信令系统也从随路信令走向共路信令。
  综上所述,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交换网络已实现了从模拟到数字,控制系统从竿.级控制到分级控制,信令系统从随路信令到1号共路信令的转变。
  经过一白多年的发展,电路交换技术已非常完善和成熟,是目前网络中使用的一种主要交换技术。传统电话交换网中的交换局,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交换局,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中的交换局,智能网1N(Intelligent Network)中的业务交换点SSP(Service Switching Point)均使用的是电路交换技术。

返回目录:通信工程师现代交换技术第一章绪论汇总

编辑推荐:

通信专业实务考试终端与业务教程汇总

通信专业实务考试设备与环境教程汇总

级通信专业实务传输与接入教程汇总

通信工程师考试交换原理与技术教程汇总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5 通信工程师考试

还有
  • 0
  • 5
  • 3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