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信工程师终端与业务中国移动结论与建议:中国移动作为运背商进入即时通信市场,并非仅仅是为了抢占该领域的市场份额,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增加用户黏性,为引入其他数据业务打基础。
14.3.5 结论与建议
中国移动作为运背商进入即时通信市场,并非仅仅是为了抢占该领域的市场份额,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增加用户黏性,为引入其他数据业务打基础。即时通信工具给运营商提供了一个新的营销平台,在这个平台之匕运营商可以嫁接更多的工具,至于即时通信工具本身带来的收入反而是次要的。第二,运营商越来越视手中的客户资源,在同合作伙伴合作的时候变得越来越谨慎,从这个角度来说,运背商进军即时通信领域的举措只不过是想垄断无线增值市场策略中的一步棋。
“飞信”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即时通信市场前三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飞信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飞信作为即时通信工具很难与QQ、MSN抗衡
QQ、MSN己经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对于已经有QQ、MSN的用户,飞信很难让其成为忠实用户。不少使用飞信的用户看重的是它的免费发送短信功能。当然在免费短信的黏性作用下,用户会慢慢培养起使用飞信的习惯,但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
2)飞信的真实身份既是其优点,同时也是缺点
由于飞信使用手机作为账号,其添加的用户一般是其朋友、同学或同事,即手机通信录中的联系人;同时在这份联系人中,用户只会选择其屮经常会短信联系的对象。这大大限制了飞信的用户拓展,QQ或MSN可以随意添加好友而飞信则要窄得多。
3)飞信的在线使用粘性相对要差得多
很多用户都是需要发送短信的时候才会想起飞信,发送完短信后一般就下线了。虽然中国移动也做过很多活动以刺激用户增加登录次数和在线时间,但效果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飞信要进一步发展,除了要不断增加其功能外,还需要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并寸以尝试与互联网业务的融合。中国移动只有抛弃移动运营商的身份,运用互联网企业的运作模式,电信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返回目录:终端与业务无线服务模式案例分析汇总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