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MS被奉为一种使运营商能够快速、轻松地推出新服务的平台。其倡导者认为,其标准化环境将打破应用程序开发商的各种门槛,为运营商创造无数的服务以提高他们的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听起来耳熟?应该耳熟。大约在20年前智能网络刚出现的时候也做出过同样的承诺。现在的问题不是IMS全面部署之后能否取得一定的成功。而更多地在
IMS被奉为一种使运营商能够快速、轻松地推出新服务的平台。其倡导者认为,其标准化环境将打破应用程序开发商的各种门槛,为运营商创造无数的服务以提高他们的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
听起来耳熟?
应该耳熟。大约在20年前智能网络刚出现的时候也做出过同样的承诺。现在的问题不是IMS全面部署之后能否取得一定的成功。而更多地在于成功的程度,以及是否与最初的宣传相符。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基本技术大有不同,但IMS到目前为止仍在紧步智能网的后尘:大肆宣传众多赢利服务的预期。两者都天生复杂,并且都宣称没有服务创建环境方面的标准。
除非情况有所变化,否则同样的挑战将导致IMS与智能网类似的命运:五到六个广泛采用的应用而已,而非当初预想的数不清的服务。BroughTurner先生将探讨智能网和IMS两者在初期的类似之处,以及如果IMS继续延续智能网的道路会有什么后果。另外他还将探讨其对于运营商、应用程序开发商、网络设备提供商以及用户的影响。
呼叫控制
智能网是随运营商为更好地控制新服务的开发和推出流程应运而生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智能网之前,运营商被限制在使用某一个设备提供商的产品。因此,当他们想要增加一种新的服务时,就不得不求助于北电(Nortel)或者朗讯(Lucent)。这就意味着必须等待网络设备提供商(NEP)来配置、部署、测试和推出该服务。运营商需要更大的灵活性。
智能网基础设施定义了传统通话流程的触发点,然后利用7号信令系统(SS7)来传输信息和控制独立的计算机系统(称为服务控制点)。这就意味着新服务推出时可以独立于原来的交换机厂商,从而缩短推出时间,并在决定部署何种新服务方面赋予运营商更大的灵活性。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