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池系统的应用过程的详细分析[2]

动力与环境 责任编辑:xf135 2010-12-20

摘要:电池内置入计算机智能电池技术的原理是很简单的,在电池内置入小型计算机来监视和分析所有的电池数据,以精确预报剩余电池容量。剩余电池容量可以直接换算成便携式计算机的剩余工作时间。与原始的仅靠电压监测的容量测量方法相比,可以立即使工作时间延长35%。遗憾的是,智能电池技术也就只能做到这么多了。除非可以和充电器

  电池内置入计算机

  智能电池技术的原理是很简单的,在电池内置入小型计算机来监视和分析所有的电池数据,以精确预报剩余电池容量。剩余电池容量可以直接换算成便携式计算机的剩余工作时间。与原始的仅靠电压监测的容量测量方法相比,可以立即使工作时间延长35%。

  遗憾的是,智能电池技术也就只能做到这么多了。除非可以和充电器电路互相通信,他们不可以确定其操作环境或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

  在“智能电池系统”环境下,在特定的电压和电流情况下,电池请求智能充电器对其进行充电。然后,智能充电器负责根据请求电压和电流参数对电池进行充电。

  充电器依靠自己内部的电压和电流参考调整自己的输出,以与智能电池请求的值相匹配。由于这些基准的不准确度可达-9%,所以充电过程可能在电池只是部分充电的情况下结束。

  对充电环境的更详细了解可以揭示出更多影响锂离子电池充电效率的问题。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假设充电器的精确度为100%,充电通路上位于充电器的电池间的电阻元件引入了额外的压降,特别是恒流充电阶段。这些额外的压降导致充电过程过早地从恒流进入恒压阶段。

  由于电阻引入的压降随电流降低会逐渐减弱,充电器最终会完成充电过程。但充电时间会延长。恒流充电过程中能量的转移效率要高一些。

  消除电阻压降

  最理想的情况是充电器的输出准确地消除了电阻压降的影响。可能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案,在充电过程的所有阶段,智能充电器利用智能电池内监测电路数据监视并校正自己的输出。对单个电池系统来说,这是可行的,但对双或多电池系统就不太适用了。

[1]  [2]  [3]  [4]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距离2025 通信工程师考试

还有
  • 0
  • 4
  • 4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