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重点总结(12)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责任编辑:q459565833 2015-11-14

添加老师微信

备考咨询

加我微信

摘要:输入设计原则:输入量最小/输入延迟最低/输入数据早校验/输入步骤少转换/输入过程简单化

    希赛软考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的知识总结,希望能帮到未来的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们。

    139.⑴ 输入设计原则:输入量最小/输入延迟最低/输入数据早校验/输入步骤少转换/输入过程简单化。

    ⑵ 输入设计内容:确定输入数据内容/确定的输入方式/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确定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机制。

    ⑶ 数据校验:输入错误的种类/数据校验方法(重复/视觉/分批汇总/控制总数/数据类型/格式/逻辑/界限)/差错的纠正/设计出错表。

    140.⑴ 接口界面设计原则:统一/简明易学/灵活/美观/宽容/严谨

    ⑵ 接口界面设计内容:定义界面形式/定义基本的交互控制形式/定义图形符号/定义各种操作方式/定义信息反馈的策略/定义Help策略

    ⑶ 接口界面类型:菜单式/填表式/对话式/图形式/窗口式

    141.⑴ 程序流程图(程序框图):程序设计的基本依据

    ⑵ 基本成分:加工步骤/逻辑条件/控制流

    142.系统实施阶段特点:工作量大,投入人力、物力多。

    主要内容提要:硬件配置/软件编制/人员培训/数据准备。

    143.系统实施的关键因素:进度安排/人员组织/任务分解/开发环境的构建。

    144.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程序的正确性/源程序的可读性/较高的效率

    程序的标准:正常工作/调试代价低/易于维护/易于修改/设计不复杂/运行效率高。

    145.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性:歧义性/简洁性/局部性与顺序性/传统性/源程序的可维护性。

    146.可维护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否易于从设计变为源程序/语言本身的某些规定。

    147.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内容:限制使用GOTO语句/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自顶向下的设计、编码和调试/主程序员制的组织形式。

    148.对象的三个性质: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

    149.测试的目标是希望能以最少的人力和时间发现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⑴ 信息系统测试包括软件测试、硬件测试、网络测试

    ⑵ 测试的类型:模块/联合/验收/系统

    ⑶ 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

    150.单元测试从模块的5个特征进行检查:模块接口/局部数据结构/重要的执行路径/出错处理/边界条件。

    ⑴ 确认测试的内容:有效性测试/软件配置审查/验收测试

    ⑵ 系统测试内容:恢复/安全性/强度/性能/可靠性/安装

    151.调试的方法:试探法/回溯法/对分查找法/归纳法/演绎法。

    152.新旧系统转换方式:直接转换(节省人员、设备费用)/并行转换(安全可靠,费用工作量大)/分段转换(逐步转换/向导转换/试点过渡)(保证了可靠性,费用也不至于太多,要求子系统之间有一定独立性)。

    153.信息化体系包括6个要素: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154.信息化建设的24字方针:统筹规划、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155.企业信息化分类按行业:金融业信息化按企业运营模式:离散型和流程型。

    156.流行的企业信息化: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知识管理系统(ABC)。

    157.电子商务分4种类型:B2B、B2C、C2A、B2A。

    158.标准化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159.标准化具有抽象性、技术性、经济性、连续性(继承性)、约束性、政策性。

    160.标准化分类

    ⑴ 根据适用范围分类:国际标准(ISO/IEC)、标准(GB/ANSI/BS/NF/DINJIS)、区域标准(EN)、行业标准(ASTM/API/ASME/LR)、企业标准、项目规范。

    ⑵ 我国标准分为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4级。

    ⑶ 根据标准性质分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⑷ 根据标准化的对象和作用分类: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服务标准。

    ⑸ 根据法律的约束性分类:强制标准、暂行标准、推荐性标准。

    161.EDI电子数据交换

    16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标准化(IEC)、国际计量局(BIP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163.区域标准化组织: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太平洋地区标准大会(PASC)、泛美技术标准委员会(COPANT)、非洲地区标准化组织(ARSO)。

    164.行业标准化组织: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

    165.标准化组织:美国标准学会(ANSI)、英国标准学会(BSI)、德国标准学会(DIN)。

    166.企业IT管理的层次:运作层、战术层、战略层。

    用于管理的关键IT资源:硬件、软件、网络、数据

    167.系统管理的通用体系架构分为三个部分:IT部门管理、业务部门(客户)IT支持、IT基础架构管理。

    ⑴ 企业IT预算三方面: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组织成本

    ⑵ IT服务理念追求的目标:以客户(企业的业务部门)为中心提供

    ⑶ IT服务/高质量、低成本的IT服务/提供的服务可度量、可计费

    168.IT财务管理的三个环节:IT投资预算、IT会计核算、IT服务计费

    ⑴ IT会计核算包括以下活动:IT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投资评价、差异分析和处理

    以上活动分别实现了对IT项目成本和收益的事中和事后控制

    ⑵ IT项目投资评价的指标:投资回报率(ROI)、资本报酬率(ROCE)

    ⑶ IT会计人员需要注意的差异:成本差异、收益差异、服务级别差异、工作量差异

    169.IT部门的具体职责:IT战略规划、企业应用系统规划、网络及基础设施、数据库管理、安全管理、IT日常运作、终端用户支持。

    170系统管理分类

    ⑴ 按系统类型分类:信息系统、网络系统、动作系统、设施及设备

    ⑵ 按流程类型分类:侧重于IT部门、侧重于业务部门的IT支持及日常作业、侧重于IT基础设施建设

    171.系统管理的规章制度:日常作业调度手册、系统备份及恢复手册、性能监控及优化手册、输出管理手册、帮助服务台运作手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终端用户计算机使用制度服务级别管理手册、安全管理制度、IT财务管理制度、IT服务计费及成本核算、IT资源及配置管理、新系统转换流程、IT能力规划管理。

    172.系统运作报告:系统日常操作日志、性能/能力规划报告、故障管理报告、安全审计日志。

    173.IT组织设计考虑因素:客户位置、IT员工工作地点、IT服务组织的规模、IT基础架构的特性。

    173.企业IT管理的三个层次:IT战略及投资管理、IT系统管理、IT技术及运作支持。

    174.对外包商的资格审查应从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能力三方面着手。

    175.根据客户与外包商建立的外包关系可以将信息技术的外包划分为:市场关系型外包、中间关系型外包、伙伴关系型外包。

    176.企业用户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用户帐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外部用户管理、用户安全审计。

    授权通常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角色由资源和操作构成。

    177.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用户名/密码方式、IC卡认证、动态密码、USBKey认证。

    178.网络管理和监控是整个IT系统管理的基础。

    ⑴ 日常作业管理应实现的功能包括:进度安排功能、作业的监控、预测和模拟、可靠性和容错性管理。

    ⑵ 安全管理功能包括:用户帐号管理、系统数据的私有性、用户鉴别和授权、访问控制、入侵监测、防病毒、对授权机制和关键字的加/解密管理。

    ⑶ 存储管理包括:自动的文件备份和归档、文件系统空间的管理、文件的迁移、灾难恢复、存储数据的管理。

    ⑷ 系统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建筑费用及场所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外包服务成本)、运行成本。

    179.完整的成本管理模式应包括:预算、成本核算及IT服务计费、差异分析及改进措施。

    ⑴ 预算的编制方法主要有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其选择依赖于企业的财务政策。

    ⑵ IT服务计费的目的:防止成本转移带来的部门间责任转稼、系统确定的转移价格作为一种价格引导业务部门采取明智的决策。

    180.TCO总成本管理试题指标基本要素: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181.常见定价方法:成本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现行价格法、市场价格法、固定价格法。

    计费数据收集流程的顺利运行需要以IT会计核算子流程为基础。

    成本核算最主要的工作是定义成本要素。

    182.ITIL有6个主要模块:服务管理、业务管理、ICT基础设施管理、应用管理、IT服务管理实施规划、安全管理。

    COBIT主要是实现商业的可说明性和可审查性(可靠性可测试性)。

    183.4个流程划分为4个独立域:规划和组织、采购和实施、交付和支持、监测。

    HPITSMReferenceModel(惠普ITSM参考模型)

    (企业IT服务规划与管理、企业IT服务的开发及利用、企业IT日常运作、业务与IT战略整合)

    微软MOF(管理运营框架)

    两者不同主要表现为MOF是特地针对微软产品的服务而被开发的,HP勤工作ITSM是惠普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提出的该公司使用的ITSM实施方法论。

    184.分布式环境中的管理系统应具备的特性:跨平台管理、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视化的管理、智能代理技术。

    185.配置管理中最基本的信息单元是配置项(CI)。

    COBIT定义的IT资源:数据、应用系统、技术、设备、人员

    186.配置是在技术文档中明确说明并最终组成软件产品的功能或物理属性,包括了即将受控的所有产品属性。

    187.基线是一个CI或一组CI在其生命周期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这一过程被称为基线化。

    基线的属性:基线是进一步开发和修改的基准和出发点、第一个基线包含了通过评审的软件需求,称为需求基线。

  点击返回目录》》》》》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重点总结汇总


相关推荐: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串讲视频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培训视频教程

》》》》》2015年上半年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分析与解答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