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重点之系统管理的定义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责任编辑:西瓜 2016-04-25

添加老师微信

备考咨询

加我微信

摘要:IT战略规划目标的制定要具有战略性,确定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的企业IT战略规划目标,并且以支撑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价值核心。IT战略规划要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规划的范围控制要紧密围绕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进行,切忌面面俱到的无范围控制。IT战略规划目标的制定要具有较强的业务结合性,深入分析和结合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将规划目标分解为合理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并最终转化为企业业务目标的组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培训视频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在线辅导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网络课堂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简称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中的一个中级考试。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日常应用、相关资源、运营成本、安全等进行监控、管理与评估,并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能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或对系统提出改进建议;能建立服务质量标准,并对服务的结果进行评估。希赛软考网为大家准备了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相关教程知识,供大家参考。

 管理层的系统管理要求
 1、企业IT战略规划进行IT战略思考的时候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
 答:(1)IT战略规划目标的制定要具有战略性,确定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的企业IT战略规划目标,并且以支撑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价值核心。
 (2)IT战略规划要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规划的范围控制要紧密围绕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进行,切忌面面俱到的无范围控制。
 (3)IT战略规划目标的制定要具有较强的业务结合性,深入分析和结合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将规划目标分解为合理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并最终转化为企业业务目标的组成部分。
 (4)IT战略规划对信息技术的规划必须具有策略性,对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要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信息化规划时就要考虑到目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5)IT战略规划对成本的投资分析要有战术性,既要考虑到总成本投资的最优,也要结合企业建设的不同阶段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成本比例分析,为企业获得较低的投资效益比。
 (6)IT战略规划要对资源的分配和切入时机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评估。
 2、企业信息化规划包括哪些?
 答:网络架构的设计、设备的负荷和容量计算、安全架构体系评估、网络设备的评估
 3、系统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答:(1)系统管理指的是IT的高效运作和管理,是确保战略得到有效执行的战术性和运作性活动,核心目标应是管理客户(业务部门)的IT需求。(2)企业IT系统管理的基本目标可以分为4个方面:
 ①全面掌握企业IT环境,方便管理异构网络,从而实现对企业业务的全面管理。
 ②确保企业IT环境的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及时处理各种异常信息,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修复,保证企业IT环境的整体性能。
 ③确保企业IT环境的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涉及安全操作的用户进行全面跟踪和管理;提供一种客观的手段来评估组织在使用IT方面面临的风险,并确定这些风险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
④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服务的可管理性并及时产生各类情况报告,及时、可靠的维护各类服务数据。
 4、系统管理的要求是什么?
 答:(1)企业系统管理应可以让企业实现对所有IT资源统一监控和管理的愿望,应采用一致性的管理模式来推动企业现代化跨平台体系机构的建立。
 (2)企业IT系统管理应适合于企业大型、复杂、分布式的环境,不但控制了所有技术资源,而且直接可以从业务角度出发管理整个企业,管理能力可以延伸到关键的非信息设备。企业可以随时部署应用监控系统,用来规划企业商务目标、维持企业高水平服务,提高业务系统商务响应能力。
 (3)企业IT系统管理应可以将整个企业基础结构以一个真实世界化的视图呈现给我们,让不同经验的人理解,让企业集中经理面对自己的业务而非平台之间的差异,这有助于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4)企业IT系统管理应是全集成的解决方案,覆盖网络资源、性能与能力、事件与安全、软件分布、存储、工作流、帮助台、变更管理和其他的用于传统和分布式计算环境的功能,并可以用于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
 5、非信息设备包括哪些?
答:自动柜员机ATM监控、运钞车的运钞情况跟踪、机房温度与湿度控制、用户监测系统监控
 6、用于管理的关键IT资源包括哪些?
 答: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网络资源、数据资源
 7、IT系统管理的通用体系结构分为几个部分,
 答:3个部分:IT部门管理、业务部门(客户)IT支持、IT基础架构管理
 运作层的系统管理要求
 8、系统预算管理的目的,
 答:目的是帮助IT部门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强成本收益分析,以合理的利用IT资源,提高IT投资效益。
9、IT预算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技术成本(硬件和基础设施)。
 (2)服务成本(软件开发与维护、故障处理、帮助台支持)。
 (3)组织成本(会议、日常开支)。
 10、良好的自动化管理工具(系统管理工具)的作用?
 答:(1)可以有效的监控操作系统环境、网络环境、数据存储环境、信息安全环境和业务应用环境。
 (2)可以准确的定位和综合诊断系统异常的原因并提出修复方案。
 (3)可以有力的为业务系统保驾护航,让业务应用高枕无忧从而使企业IT部门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在服务和推动业务方面。
 11、企业级的系统管理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自动化管理
 (1)符合业界的一些最佳实践实践标准,与ITIL、COBIT、HPITSM参考模型标准结合,为企业提供更优的自动化管理流程。
 (2)应提供集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3)应包括端到端的可靠性和性能管理能力。
 (4)应能够将IT管理与业务优先级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打破IT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隔阂。
 (5)应着重考虑服务水平的管理,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优的服务。

 相关推荐

 2015年上半年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上午真题(标准参考答案)

 2015年上半年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下午真题(标准参考答案)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培训视频教程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