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据流图描述了现行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在数据流图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其中的每个数据流、文件和数据项加以描述,将这些描述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数据字典。数据字典的任务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所有被命名的图形元素在数据字典中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和说明,目的是进行数据分析和归档,使得每个图形元素的名称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同时也是数据库/数据文件设计的依据。
数据字典
数据流图描述了现行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在数据流图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其中的每个数据流、文件和数据项加以描述,将这些描述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的任务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所有被命名的图形元素在数据字典中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和说明,目的是进行数据分析和归档,使得每个图形元素的名称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同时也是数据库/数据文件设计的依据。除此之外,数据字典还要对系统分析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定义和说明。
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没有数据字典,数据流图就不严格,没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数据流图和对数据流图中每个元素的精确定义放在一起,才能共同构成系统的规格说明。
数据字典是系统逻辑模型的详细、具体说明,是系统分析阶段的重要文件,也是内容丰富、篇幅很大的文件,编写数据字典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繁重的任务。编写数据字典的基本要求是:
(1)对数据流图上各种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易理解、惟一。
(2)命名、编号与数据流图一致,必要时(如计算机辅助编写数据字典时)可增加编码,方便查询搜索、维护和统计报表。
(3)符合一致性与完整性的要求,对数据流图上的成分定义与说明无遗漏项。数据字典中无内容重复或内容相互矛盾的条目。
(4)格式规范、风格统一、文字精炼,数字与符号正确。
数据字典可以用人工方式建立,事先印好表格,填好后按一定顺序排列,就是一本字典;也可以建立在计算机内,数据字典实际上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库。
数据字典的内容包括数据流、数据文件、加工逻辑、源(汇)点及数据元素等词条的描述。在数据流和数据文件词条的数据字典描述中包含一定的数据结构,对于数据结构常用的描述是定义式。表给出了数据结构定义式可能出现的符号。
在数据字典中有6种类型的条目:数据项(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外部实体和处理。不同类型的条目有不同的属性,现分别说明如下。
1.数据项
数据项也称为数据元素,是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也就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如学号、姓名等。数据项条目给出了某个数据单项的定义,通常为数据项的值类型、允许的取值范围等。
每个数据项,需要描述以下属性:
·名称:数据项的名称要尽量反映该数据项的含义,便于理解和记忆。
·别名:一个数据项可能名称不止一个。若有多个名称,则需加以说明。
·类型:说明数据项取值是字符型还是数字型等。
·取值范围和取值的含义:指数据项可能取什么值或每一个值代表的意思。
·长度:指出该数据项由几个数字或字母组成。如学号,按某校现在的编法由7个数字组成,其长度就是7个字节。如图1-3,给出几个数据项的数据字典卡片,以具体说明数据字典卡片中有关数据项内容和含义。
2.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的描述重点是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即说明这个数据结构包括哪些成分。一个数据结构可以包括若干个数据项或(和)数据结构。这些成分中有三种特殊情况:
(1)任选项:这是可以出现也可以省略的项,用"[]"表示,如[曾用名]是任选项。
(2)必选项:在两个或多个数据项中,必须出现其中的一个称为必选项。例如,任何一门课程是必修课或选修课,二者必居其一。必选项的表示办法,是将候选的多个数据项用"{}"括起来。
(3)重复项:即可以多次出现的数据项。例如一张订单可订多种零件,每种零件有产品名、规格、数量,这些属性用"零件细节"表示。在订单中,"零件细节"可重复多次。
3.数据流
数据流条目给出某个数据流的定义,它通常是列出该数据流的各组成数据项。有些数据流的组成比较复杂,可以采用自顶向下分解的方式将它表示成更低层次的组合,一直分解到每个与项目有关的人都清楚其准确含义时为止。由低的数据元素(或称分量)组成更复杂的数据有以下几种方式:
(1)顺序:即以确定次序连接两个或多个分量。
(2)选择:即从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元素中选取一个。
(3)重复:即把指定的分量重复零次或多次。
(4)可选:即一个分量是可有可无的(重复零次或多次)。
关于数据流,在数据字典中描述以下属性:
·数据流的来源。数据流可以来自某个外部实体、数据存储或某个处理。
·数据流的去处。某些数据流的去处可能不止一个,如果有多个,则每个去处都要说明。
·数据流的组成。一个数据流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若只包含一个数据结构,注意名称的统一,以免产生二义性。
·数据流的流通量。指单位时间(每日、每小时等)里的传输次数。可以估计平均数或较高、最低流量各是多少。
·高峰时的流通量。
4.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条目给出某个数据存储文件的定义,通常也是列出其记录的组成数据项。此外,还可以指出数据存储文件的组织方式,如按报单号递增次序排列等。
数据存储的条目主要描写该数据存储的结构及有关的数据流、查询要求。有些数据存储的结构可能很复杂,如"学籍表",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动态、奖惩记录、学习成绩、毕业论文成绩等,其中每一项又是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有各自的条目分别加以说明,因此在"学籍表"的条目中只需列出这些数据结构,而不要列出这些数据结构的内部构成。数据流图是分层的,下层图是上层图的具体化。同一个数据存储可能在不同层次的图中出现。描述这样的数据存储。应列出最低层图中的数据流。
5.加工
加工条目是对数据流图中每一个不能再分解的基本加工的精确说明。说明中应精确描述用户要求某个加工做什么,包括加工的激发条件、加工逻辑、优先级、执行频率和出错处理等。其中加工逻辑是最基本的部分,它描述了输入数据流、输入文件与输出数据流、输出文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常用的加工逻辑描述方法有3种: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需要在数据字典中描述加工的编号、名称、功能的简要说明及有关的输入、输出。
6.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是数据的来源或去向。因此,在数据字典中关于外部实体的条目,主要说明外部实体产生的数据流和传给该外部实体的数据流,以及该外部实体的数量。外部实体的数量对于估计本系统的业务量有参考作用,尤其是关系密切的主要外部实体。
相关推荐: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