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学习笔记之网络安全需求

信息安全工程师 责任编辑:长颈鹿 2016-07-29

添加老师微信

备考咨询

加我微信

摘要: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这门新开的信息安全工程师分属该考试“信息系统”专业,位处中级资格。官方教材《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及考试大纲于7月1日出版,希赛小编整理了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学习笔记之网络安全需求,供大家参考学习。

   

      >>>>>信息安全工程师培训视频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这门新开的信息安全工程师分属该考试“信息系统”专业,位处中级资格。教材《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及考试大纲于7月1日出版,希赛小编整理了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学习笔记之网络安全需求,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网络需求

      网络需求调研的目的是从用户方网络建设的需求发出,通过对用户方现场实地调查,了解用户方的要求、现场的地理环境、网络应用及工程预计投资等情况,使网络工程设计方获得对整个工程的总体认识,为系统总体规划设计打下基础。

      1.网络用户调查

      网络用户方调查是与需要建网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主管、网络信息化应用的主要部门的用户进行交流。一般情况下可以把用户方的需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延迟与可预测响应时

      (2)可靠性/可用性。即系统(包含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不停机运行。

      (3)伸缩性。网络系统能否适应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4)高安全性。保护用户信息和物理信息的完整性与机密性。概括起来,系统分析员对网络用户方调查可通过填写调查表来完成。

      2.网络应用调查

      企事业耽误网络建设就是为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人自得信息化。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应用要求,切不可“张冠李戴”。应用调查就是要弄清用户方建设网络的真正目的。

      一般的网络应用,从企事业的OA系统、人事档案、工资管理到企事业的MIS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等。实际上,每一个网络工程都应该按照用户方的需求,进行“量衣体裁”式的打造。

      3.网络工程综合布线调查

      网络工程综合布线调查主要是了解用户方建筑楼群的地理环境与几何中心、建筑楼内的布线环境与几何中心,由此来确定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综合布线系统材料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户方信息点的数量及其位置;

      (2)建筑楼内局域网布线规划;

      4.用户方前期培训

      网络需求分析离不开用户方的参与。一般企业、政府、学校都有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部门或信息技术专门人员:如果没有,网络工程设计方就要用较短的时间对用户方指定的工程洽谈人员进行与网络工程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的培训。有了用户方信息技术人员的参与,双方才能建立交流的基础。

      网络工程设计方要为企事业用户方提供网络应用一揽子解决方案,就应该了解企事业各方面网络应用的需求。网络工程设计方不是行业领域希赛网,不可能真正理解每个企事业的某些特殊需求,有些应用设计与现有管理模式不匹配是难免的企事业各部门业务人员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以及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等问题,都有可能对提出的系统需求产生影响。在大多数企事业中,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更多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在业务流程合理化调整方面带来的困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将新的网络环境与传统业务更好地结合是企事业IT(信息技术)部门的职责,应该利用企业IT人员自身的有利条件,使他们在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成为业务管理的能手。如果不能以合理的方式让用户方的IT人员参与系统集成项目,那么即使企业信息系统得以实施,其应用效果也不会理想。

      二、网络的基本安全需求

      满足基本的安全要求,是该网络成功运行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是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原则。网络内部部署了众多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保护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主要业务系统的安全,是网络的基本安全需求。对于各种各样的网络攻击,如何在提供灵活且高效的网络通讯及信息服务的同时,抵御和发现网络攻击,并且提供跟踪攻击的手段。网络基本安全要求主要表现为:

      1、网络正常运行。在受到攻击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网络系统继续运行。

      2、网络管理/网络部署的资料不被窃取。

      3、具备先进的入侵检测及跟踪体系。

      4、提供灵活而高效的内外通讯服务。

      三、功能应用需求


1.png


      四、应用系统的安全需求

      与普通网络应用不同的是,应用系统是网络功能的核心。对于应用系统应该具有较高的网络安全措施。应用系统的安全体系应包含:

      1、访问控制,通过对特定网段、服务建立的访问控制体系,将绝大多数攻击阻止在到达攻击目标之前;

      2、检查安全漏洞,通过对安全漏洞的周期检查,即使攻击可到达攻击目标,也可使绝大多数攻击无效;

      3、攻击监控,通过对特定网段、服务建立的攻击监控体系,可实时检测出绝大多数攻击,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断开网络连接、记录攻击过程、跟踪攻击源等);

      4、加密通讯,主动的加密通讯,可使攻击者不能了解、修改敏感信息;

      5、认证,良好的认证体系可防止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

      6、备份和恢复,良好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可在攻击造成损失时,尽快地恢复数据和系统服务;

      7、多层防御,攻击者在突破第一道防线后,延缓或阻断其到达攻击目标;

      8、隐藏内部信息,使攻击者不能了解系统内的基本情况;

      9、设立安全监控中心,为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体系管理、监控,维护及紧急情况服务

      五、平台安全的需求

      网络平台将支持多种应用系统,对于每种系统均在不同程度上要求充分考虑平台安全。

      1、平台安全与平台性能和功能的关系

      通常,系统安全与性能和功能是一对矛盾的关系。如果某个系统不向外界提供任何服务(断开),外界是不可能构成安全威胁的。但是,若要提供更多的服务,将网络建成了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各种安全包括系统级的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

      构建平台安全系统,一方面由于要进行认证、加密、监听、分析、记录等工作,由此影响网络效率,并且降低客户应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理费用。但是,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是实际存在的,特别是在网络上运行关键业务时,网络安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技术和

      产品,制订灵活的网络安全策略,在保证网络安全的情况下,提供灵活的

      网络服务通道。采用适当的安全体系设计和管理计划,能够有效降低网络安全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并降低管理费用。

      2、平台安全的管理因素

      平台安全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来增强和执行。但是,很多安全威胁来源于管理上的松懈及对安全威胁的认识。来自平台方面的安全威胁主要利用以下途径:

      ①系统实现存在的漏洞;

      ②系统安全体系的缺陷;

      ③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④管理制度的薄弱;

      ⑤良好的平台管理有助于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⑥及时发现系统安全的漏洞;

      ⑦审查系统安全体系;

      ⑧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

      ⑨建立完善的系统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问题,从网络结构上来讲涉及到网络结构的各个层次,按照OSI七层模型,网络安全贯穿于整个七层模型,针对网络实际运行的TCP/IP协议,网络安全贯穿于信息系统的4个层次,即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包括应用系统和应用平台)。


    返回总目录;信息安全工程师教程学习笔记之网络安全汇总


    希赛软考网,拥有十四年软考培训经验,希赛网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将丰富的软考培训经验有效融入教程研发过程,自成体系的软考在线题库软考历年真题)、软考培训教材软考视频教程,多样的培训方式包括在线辅导面授、和,使考生的学习更具系统性,辅导更具针对性。采用全程督学机制,,软考平均通过率在全国。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