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面是希赛软考学院为大家推荐的软考网络管理员备考知识点精讲之IP地址,希望能帮助学友们。
下面是希赛软考网为大家推荐的软考网络管理员备考知识点精讲之IP地址,希望能帮助学友们。
IP地址
互联网采用了一种通用的地址格式,为互联网中的每一个网络和几乎每一台主机都分配了一个地址,这就使我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它是一个整体。
一、什么是IP地址
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与接入电话网的电话相似,每台计算机或路由器都有一个由授权机构分配的号码,我们称它为IP地址。如果某单位电话号码为85225566,所在的地区号为010,而我国的电话区号为086.那么,这个单位的电话号码完整的表述应该是:086-010-89895566.这个电话号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惟一的。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分层结构的电话号码定义方法。
同样,IP地址也是采用分层结构。IP地址由网络号与主机号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号用来标识一个逻辑网络,主机号用来标识网络中的一台主机。一台主机至少有一个IP地址,而且这个IP地址是全网惟一的,如果一台主机有两个或多个IP地址,则该主机属于两个或多个逻辑网络,一般用做路由器。
在表示IP地址时,将32位二进制码分为4个字节,每个字节转换成相应的十进制,字节之间用"."来分隔。IP地址的这种表示法叫做"点分十进制表示法",显然这比全是1和0的二进制码容易记忆。例如,有下面的IP地址:
10001010 00001011 00000011 00011111
可以记为138.11.3.31,显然这就方便得多。
二、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也是采用分层结构。IP地址由网络号与主机号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号(net-id)用来标识一个逻辑网络,主机号(host-id)用来标识网络中的一台主机。网络号相同的主机可以直接互相访问,网络号不同的主机需通过路由器才可以互相访问。TCP/IP协议规定,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将IP地址分为5类(A、B、C、D、E),如图1-24所示。
图1-24 IP地址的分类
A类地址:第一个字节用做网络号,且较高位为0,这样只有7位可以表示网络号,能够表示的网络号有27=128个,因为全0和全1在地址中有特殊用途,所以去掉有特殊用途的全0和全1地址,这样,就只能表示126个网络号,范围是:1-126.后三个字节用做主机号,有24位可表示主机号,能够表示的主机号有224-2,约为1600万台主机。A类IP地址常用于大型的网络。
B类地址:前两个字节用做网络号,后两个字节用做主机号,且较高位为10,最大网络数为214-2=16382,范围是:128.1-191.254.可以容纳的主机数为216-2,约等于6万多台主机。B类IP地址通常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
C类地址:前三个字节用做网络号,最后一个字节用做主机号,且较高位为110,最大网络数为221-2,约等于200多万,范围是:191.0.1.0-223.255.254,可以容纳的主机数为28-2,等于254台主机。C类IP地址通常用于小型的网络。
D类地址:较高位为1110,是多播地址,主要是留给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使用的。
E类地址:较高位为11110,保留在今后使用。
目前大量使用的IP地址仅是A至C类三种。不同类别的IP地址在使用上并没有等级之分,不能说A类IP地址比B或C类高级,也不能说在访问A类IP地址时比B或C类优先级高,只能说A类IP地址所在的网络是一个大型网络。
三、子网掩码
IP地址的设计也有不够合理的地方。例如,IP地址中的A至C类地址,可供分配的网络号超过211万个,而这些网络上可供使用的主机号的总数则超过37.2亿个。初看起来,似乎IP地址足够全世界来使用。其实不然。第一,设计者没有预计到微型计算机会普及得如此之快,使得各种局域网和网上的主机数急剧增长。第二,IP地址在使用时有很大的浪费。例如,某个单位申请到了一个B类地址。但该单位只有一万台主机。于是,在一个B类地址中的其余5万5千多个主机号就白白浪费了。因为其他单位的主机无法使用这些号码。为此,设计者在IP地址中又增加了一个"子网字段".
我们知道,一个单位申请到的IP地址是这个IP地址的网络号net-id,而后面的主机号host-id则由本单位进行分配,本单位所有的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号。当一个单位的主机很多而且分布在很大的地理范围时,往往需要用一些网桥(而不是路由器,因为路由器连接的主机具有不同的网络号)将这些主机互连起来。网桥的缺点较多,例如容易引起广播风暴,同时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也不太容易隔离和管理。为了使本单位的主机便于管理,可以将本单位所属主机划分为若干个子网(subnet),用IP地址中的主机号字段中的前若干个比特作为"子网号字段",后面剩下的仍为主机号字段。这样做就可以在本单位的各子网之间用路由器来互连,因而便于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子网的划分是属于本单位内部的事,在本单位以外看不见这样的划分。从外部看,这个单位仍只有一个网络号。只有当外面的分组进入到本单位范围后,本单位的路由器再根据子网号进行路由选择,最后找到目的主机。若本单位按照主机所在的地理位置来划分子网,那么在管理方面就会方便得多。
图1-25 子网掩码的意义
图1-25以B类IP地址为例,说明了在划分子网时用到的子网掩码(subnet mask)的意义。图1-25(b)表示将本地控制部分再增加一个子网号字段,子网号字段究竟选多长,由本单位根据情况确定。TCP/IP体系规定用一个32bit的子网掩码来表示子网号字段的长度。具体的做法是:子网掩码由一连串的"1"和一连串的"0"组成。"1"对应于网络号和子网号字段,而"0"对应于主机号字段,如图1-25(c)所示。该子网掩码用点分十进制表示就是:255.255.240.0.
若不进行子网划分,则其子网掩码即为默认值,此时子网掩码中"1"的长度就是网络号的长度。因此,对于A、B和C类IP地址,其对应的子网掩码默认值分别为255.0.0.0,255.255.0.0和255.255.255.0.
采用子网掩码相当于采用三级寻址。每一个路由器在收到一个分组时,首先检查该分组的IP地址中的网络号。若网络号不是本网络,则从路由表找出下一站地址将其转发出去。若网络号是本网络,则再检查IP地址中的子网号。若子网不是本子网,则同样地转发此分组。若子网是本子网,则根据主机号即可查出应从何端口将分组交给该主机。
那么如何判断两个IP地址是否是一个子网呢?具体方法是将两个IP地址分别和子网掩码做二进制"与"运算。如果得到的结果相同,则属于同一个子网,如果结果不同则不属于同一个子网。
例如129.47.16.254、129.47.17.01、129.47.31.454、129.47.33.01,这4个B类IP地址如果在默认子网掩码的情况下是属于同一个子网的,但如果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则29.47.16.254和129.47.17.01是属于同一个子网的,而129.47.31.454、129.47.33.01则属于另一个子网,如图1-26所示。
图1-26 IP地址与子网掩码
返回目录:软考网络管理员备考知识点精讲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汇总
希赛软考网,拥有十四年软考培训经验,希赛网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将丰富的软考培训经验有效融入教程研发过程,自成体系的软考在线题库(软考历年真题)、软考培训教材和软考视频教程,多样的培训方式包括面授、和,使考生的学习更具系统性,辅导更具针对性。采用全程督学机制,,软考平均通过率在全国。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