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赛软考学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信息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的练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有所帮助。
希赛软考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信息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的练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有所帮助。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用户的身份认证是许多应用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身份识别对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密及其重要,以下过程给出了实现用户B对用户A身份的认证过程。
1.B –> B:A
2.B –> A:{B,Nb}pk(A)
3.A –> B:b(Nb)
此处A和B是认证实体,Nb是一个随机值,pk(A)表示实体A的公钥、{B,Nb}pk(A)表示用A的公钥对消息BNb进行加密处理,b(Nb)表示用哈希算法h对Nb计算哈希值。
【问题1】(5分)
认证和加密有哪些区别?
【问题2】(6分)
(1)包含在消息2中的“Nb”起什么作用?
(2)“Nb”的选择应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3】(3分)
为什么消息3中的Nb要计算哈希值?
【问题4】(4分)
上述协议存在什么安全缺陷?请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参考答案
1、认证:用于确保消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真实性和报文的完整性,防止对手的主动攻击,如冒充、篡改、重放等;加密:用于确保消息的保密性,防止对手的被动攻击,如截取、窃听等。
2、
(1)nb是一个随机值,只有用户a和b知道,用于防重放攻击。
(2)nb应满足随机性强、不易猜测的特点。
3、哈希计算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计算出的哈希值不能被还原。
4、缺陷:攻击者可以截取h(nb),然后冒充用户a给用户b发送。
解决思路:用户a将自身信息与nb通过哈希计算生成一个哈希值h(a,nb),然后将h(a,nb)发送给b,用户b将自己这边已知的a的信息与nb计算,得到的h(a,nb)与用户a发送过来的h(a,nb)比较,如果相同,则用户a的身份为真,否则为假。
希赛网,拥有十五年软考培训经验,希赛网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将丰富的软考培训经验有效融入教程研发过程,自成体系的软考在线题库(软考历年真题)、软考培训教材和软考视频教程,多样的培训方式包括面授、和,使考生的学习更具系统性,辅导更具针对性。采用全程督学机制,,软考平均通过率在全国。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