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常软件开发项目是要实现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作为目标系统的参考,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目标系统的"做什么:的问题。
4.2.1【网络工程师培训知识点】需求分析与可行性
通常软件开发项目是要实现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作为目标系统的参考,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目标系统的"做什么:的问题。其实现步骤如图所示。
图4-8 需求分析与建模
1、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
所谓当前系统可能是需要改进的某个已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数据处理系统,也可能是一个人工的数据处理过程。在这一步首先分析现实世界,理解当前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了解当前系统的组织机构、输入输出、资源利用情况和日常数据处理过程,并用一个具体模型来反映自己对当前系统的理解。这一模型应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
2、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在理解当前系统"怎样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的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3、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具体做法:① 确定变更范围,即确定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在逻辑上的差别;② 将变化的部分看做是新的处理步骤,对数据流图进行调整;③ 由外向里对变更部分进行分析,凭经验推断其结构,获得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4、补充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补充内容包括:① 说明目标系统的用户界面。根据目标系统所处的应用环境及它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所有可能与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部分,从而决定人机界面。② 说明至今尚未详细考虑的细节。 这些细节包括系统的启动和结束、出错处理、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系统性能方面的需求。③ 其它。例如系统的其它必须满足的性能和限制等等。
可行性研究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
经济可行性: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经济角度判断系统开发是否"合算".
技术可行性:进行技术风险评价。从开发者的技术实力、以往工作基础、问题的复杂性等出发,判断系统开发在时间、费用等限制条件下成功的可能性。
社会可行性:确定系统开发可能导致的任何侵权、妨碍和责任以及用户操作的可行性。
方案的选择:评价系统或产品开发的几个可能的候选方案。最后给出结论意见。
返回目录:网工知识点全析及训练第4系统开发、运行
编辑推荐:
软考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