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在备考期间,不妨多做习题,下面是2019年成考专升本《民法》模拟练习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和练习。
大家在备考期间,不妨多做习题,下面是2019年成考专升本《民法》模拟练习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和练习。
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广义的民法是指()
A、民法典
B、商法典之外的民法典、民事法律法规
C、私法
D、民法通则
2、甲擅自处分乙财产给丙,嗣后,甲概括继承乙之财产,则甲与丙之处分行为有效。这是根据对《合同法》51条进行的()
A、扩张解释
B、目的性扩张
C、文义解释
D、类推适用
3、股东权是()
A、财产权
B、支配权
C、身份权
D、社员权
4、自助行为
A、只有权利人可为之
B、第三人亦得为之
C、不限于保护请求权
D、一切权利皆可以之求助
5、农村承包经营户是()
A、国有经济组成部分
B、个体经济单位
C 、必须以承包合同为基础
D、须依法核准登记
6、高等学校招收自费学生,有偿提供教学服务,故学校是()
A、营利法人
B、社团法人
C、企业法人
D、公益法人
7、甲受诈欺与乙订立买卖合同,该合同原则上()
A、无效
B、可撤销
C、效力待定
D、可追认
8、甲对乙为要约,下列哪种情况该要约可以撤销?()
A、要约到达乙之前
B、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
C、乙对甲发出承诺之前
D、乙善意地信赖甲的要约是不可撤销的且为履行作好了准备
9、甲与乙订立空调购销预约,甲支付5万元,并约定,甲若半年内不与乙签订正式的购销合同,甲即丧失5万元。反之,若乙半年内不与甲签订正式购销合同,则应向甲双倍返还5万元。此时,甲所支付的5万元是()
A、证约定金
B、预付款
C、违约定金
D、解约定金
10、甲与乙约定,由丙为乙刻制一枚藏书章。后乙与甲交易,未为乙刻制印章。那么甲对乙()
A、承担赔偿责任
B、承担履行责任
C、不承担责任
D、与丙承担连带责任
11、甲是债务人,乙是债权人,丙受甲之委托为甲提供抵押物担保债权的清偿。若西与乙协议,由丁承担甲的债务,此时乙丙所设定的抵押权()
A、仍担保乙债权的清偿
B、不再担保乙债权的清偿
C、除非丙有承认的表示以外,不再担保乙债权的清偿
D、不因丁承担甲之债务而消灭
12、甲与花店约定,于其友6月1日生日时,由花店将99朵玫瑰送至乙处。花店由于雇员的疏忽,于6月3日才履行合同,甲乙拒收,并且拒付价款。此际()
A、甲因没有催告,不得拒收
B、花店迟延履行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故甲可以拒收
C、花店本身无过错,故花店未违约,甲不得拒收
D、甲未给花店合理期限,故不得解除合同
13、下列物品中,不属于不动产的是()
A、土地
B、伐倒的树木
C、田中的禾苗
D、房屋的地板
14、甲为乙之金钱债务人,债务履行期为6月1日。甲为丙之票据债权人,债权清偿期为5月25日,甲以票据债权与乙设定权利质押。则于5月27日时()
A、乙不得将票据兑现
B、乙可以将票据兑现,并且以之提前清偿对甲的债权
C、乙可以将票据兑现,并须与甲协议以之提前清偿对甲的债权
D、乙须以甲协议方得将票据兑现
15、下列属于抵押权成立要件之一的是()
A、须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财产
B、债权的发生须与该财产有牵连关系
C、债权已届清偿期
D、债权人须与抵押订立抵押合同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2.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三、论述题
1.试论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之构成及法律效果。
2.试论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
四、案例分析题
1996年10月6日,杨树清从县良种场以每头800元的价格购得8头奶牛和部分越冬饲草。同羁,杨树清又与同村周振华达成购买饲草的口头协议。协议商定,杨树清以每公斤2角的价格,共计800元人民币购买周振华的饲草4000公斤,约定于1997年2月10日交钱交货。1997年1月1日,杨树清之子燃放鞭炮,不慎将自家饲草烧光,杨树清便找到周振华要求提前交付购买的饲草。周振犟称“饲草可以按去年的价格,但我现在要牛不要钱,购买4000公斤饲草所需要的800元钱要用两安良种奶牛来折抵。”杨树清迫于大雪封山,又没有别的办法可想,被迫同意将两头良种奶牛折抵,1000公斤饲草。但第二天,杨树清又找到周振华,表示愿以1500元的价格买回两头奶牛,周振华则称“买卖既做,决无反悔之理”,坚持不同意,杨树清只得起诉于人民法院,要求返还两头奶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5:CCDACDBCCCCBBCD
二、简答题
1.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指决定法律行为本身发生或者不发生的必要条件。
按照是一切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需的,还是某些民事法律行为特别要求的,分为一般成立要件和特殊成立要件。
一般成立要件,是指一切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需的必要条件。该要件只有一个,即意思表示。特殊成立要件,是指某些民事法律行为特别要求的必要条件。这些要件,相对于不同的民事法律行为而有所不同:
(1)对于有因行为来说,标的的给付原因是特殊成立要件。也就是说,除要有给付标的的意思表示这个一般成立要件外,还必须有标的给付原因这个特别要件,有因行为才能成立。
(2)对于实践行为来说,标的物的接受是特殊成立要件。实践行为又叫“要物行为”,它的成立以意思表示和标的物的交付为成立要件。其中,意思表示为一般成立要件,标的物的“授”与“受”共同构成特殊成立要件。
2.民事法律行为,又称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1)以发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终止一定的民事权利或者民事义务的民事行为,是与人们的意志相联系的一种法律事实。
(2)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
所谓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愿以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最基本的要素,若没有意思表示,就不会产生民事法律行为。
(3)是一种合法行为
合法的民事行为才会得到法律的保障,才能产生当事人期望发生的民事法律后果。合法性正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
三、论述题
1.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因对方的威胁强迫,陷入恐惧而作出不真实意思表示的无效民事行为。它具有以下要件:
(1)须有胁迫行为存在。胁迫是不正当地预告危害,以使对方陷入恐惧的行为。
(2)须有胁迫的故意。胁迫人在故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须有胁迫相对人使之产生恐惧的故意;第二,须有使相对人因恐惧而作出意思表示的故意,即胁迫的目的在于使相对人作出迎合性意思表示。
(3)须预告危害属于不正当。所谓不正当,即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道德准则。
(4)须因受到胁迫而产生恐惧。如果胁迫人虽然施加胁迫,但被胁迫人并非因此恐惧;或虽有恐惧,但恐惧并不是因胁迫而生,就不能构成受胁迫而实施的无效民事行为。
(5)须因恐惧作出意思表示。即胁迫人的意思表示与其恐惧须有因果联系。而且,其意思表示,又须迎合胁迫人的意思作出。这两个方面必须同时存在,如果被胁迫人并不因胁迫而恐惧,就不能构成受胁迫而实施的行为。而且,进一步看,即使被胁迫人产生恐惧,但是所实施的行为却不迎合胁迫人的意思,也还是不能构成受胁迫而实施的行为。
2.无效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恢复原状
恢复原状是指恢复到无效民事行为发生之前的状态,借以消除无效民事行为所造成的不应有的后果。
依照恢复原状的要求,如果民事行为规定的义务尚未履行时,则因该项民事行为无效而不能再履行。如果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已经履行了义务,依据《民法通则》第61条关于“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的规定,收受财产的一方或双方应将所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由此可见,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之后,就会发生停止履行、单方返还、双方返还的法律后果。
(2)赔偿损失
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变更、被撤销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民法通则》第61条)。这是根据过错责任原则,由有过错的一方或双方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
(3)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或返还第三人
《民法通则》第61条第2款规定:“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对于这种民事行为不仅因其违法而归于无效,而且还应将其根据无效民事行为所取得的财产返还给财产所有人,追缴双方非法所得归国家所有。对于进行严重经济犯罪的违法行为,除收缴已经履行交付的财产外,不应追缴其非法所获的利益或者依无效民事行为的内容应当交付而尚未交付的金额,给违法行为人以严厉的打击。
四、案例分析题
周振华利用杨树清家的饲草被火烧掉,大雪封山,又没有别的办法可想的困难境地,迫使杨树清接受自己提出的苛刻条件,以两头价值1600元的奶牛折抵800元钱购买4000斤饲革。周振华和杨树清之间进行的饲草买卖行为属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根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一方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结合本案的实际情况,本案应作如下处理:
(1)周振华应将两头奶牛返还给杨树清; (2)杨树清应向周振华支付80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