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知识汇总(3)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唐丹平 2020-03-30

摘要:2020年成卡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重点是什么?有考试复习资料吗?很多打算备考成考专升本的考生,对于教育理论这一门的资料比较少。本次希赛小编就整理历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常考知识,供考生参考。

4、国外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

(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5、我国当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②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③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④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⑤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⑥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

(2)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

①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②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③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一些新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规律

1、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四)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教学原则是第二性的,是人们制定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

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学体系有不同的教学原则。

3、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3)直观性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直观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③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4)启发性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5)循序渐进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6)巩固性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7)因材施教原则

①基本涵义;②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述

(1)教学方法的概念

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

(2)教学方法的意义

(3)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

启发式和注入式。

2、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其中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学校讲演等方式;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教学方法的改革

(1)"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

(2)"导法式"教学法

(3)快乐教学法

(4)合作教学法

(5)掌握学习教学法

(6)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

4、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概念

(2)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3)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比较

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①教学任务;②教学内容;③学生年龄特征。

(2)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

6、教学手段及其现代化

(1)教学手段的概念

(2)教学手段的演变阶段

口耳相传;文字教材;直观教具;电教工具;电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①教学媒体日益自动化、微型化;②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③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化、综合化和网络化;④现代化教学的服务目标多样化。

(4)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①教材建设的突破;②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③师生关系的突破;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⑤扩大了教学规模。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或课堂教学)

(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

(2)班级授课制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2、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

指按课的任务将课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大致分单元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2)课的结构

指课的组成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结构包括:①组织教学;②复习过渡;③讲授新教材;④巩固新教材;⑤布置课外作业。

3、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的概念

4、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的概念

(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1)备课的意义

(2)备课的要求

①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②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进

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上课(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课外作业的形式

①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②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③各种书面作业;④各种实际作业。

(2)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①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②作业分置适宜,难易适度,形式多样;③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④及时批改作业。

4、课外辅导

(1)辅导内容

①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作业;②为基础差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③给成绩特别

优异的学生作个别辅导;④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⑤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2)辅导要求

①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②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意义

(2)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

①平时考查,包括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等;②考试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

考试的方式有口试、笔试(开卷、闭卷)和实践考核。

(3)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标准;编制测验蓝图。

(4)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

①百分制记分法;②等级制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5)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①客观公正;②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

(八)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概念

概括地说,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

2、教学评价的意义

3、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全面性、指导性、科学性。

4、常用的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5、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发展性评价

七、德育理论与实践

要求:1、识记德育、德育过程、各种德育方法的概念以及德育内容。

2、理解和掌握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原则和德育途径的主要内容。

3、能运用德育过程规律、德育原则,解释、说明有关德育实践的具体问题。

(一)德育的概述

1、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2、德育的重要意义

(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保证。

3、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二)德育的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自学纪律教育

6、民主和法制教育

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8、道德教育

(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四)德育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1)基本涵义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1)基本涵义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3、知行统一的原则

(1)基本涵义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基本涵义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1)基本涵义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基本涵义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基本涵义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基本涵义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五)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德育的途径

(1)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2、德育的方法

(1)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理教育、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

(2)德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须依时间、地点、条件而定

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3、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创办业余党校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建立德育基地

八、班主任工作

要求:1、识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方法。

2、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二)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

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5)指导本班班委会和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6)做好家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

(7)评定学生操行

(三)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了解和研究学生常用的方法有:考核法、观察法、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和书面材料分析法等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有力助手和途径,组织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优良的作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1)个别教育同集体教育的关系

(2)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工作

4、家庭与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1)班主任工作的计划

一般分为学期(或阶段)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2)班主任工作的总结

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九、课外校外教育

要求:1、识记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内容。

2、理解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主要特点。

3、了解三结合教育的内容。

(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二)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课外校上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

(2)学科活动

(3)科技活动

(4)文学艺术活动

(5)文娱体育活动

(6)社会公益劳动

(7)课外阅读活动

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

(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

(三)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

(1)自愿性

(2)灵活性

(3)实践性

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经,要富于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之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1、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内容的生活化;②教育方式的情感化;③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2)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①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②对孩子的要求合理、统一;③要理解和尊重孩子;④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2、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①社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②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③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其方式主要有:①互相访问;②建立通讯联系;③举行家长会;④组织家长委员会;⑤举办家长学校。

(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其方式主要有:①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②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