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1),本套试卷是2018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
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1),本套试卷是2018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睚眦必报耳濡目染恪守不渝鸣金收兵
B.目不暇给残羹冷炙芳草萋萋休戚相关
C.不堪之论姹紫焉红亲密无间礼尚往来
D.毁誉参半诲人不倦疾风劲草危如累卵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恶心厌恶恶贯满盈
B.模型模样模棱两可
C.剥削瘦削削足适履
D.荷花荷载荷枪实弹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学校的通知说,让新生本月20日前去报到。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法规上作了详细规定和深刻的论述。
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神形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位歌星的婚礼掀起了上海滩的新闻大战。当天,上海的娱乐媒体记者几乎倾巢出动,其他省市的娱乐媒体记者也一大早就纷纷来到举行婚礼的酒店等候。
B.海淀区十一学校甘兰佑老师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安之若素,依然坚守三尺讲台,心系全体学生,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
C.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在一次野外勘察中,意外发现了一片原始喀斯特岩溶地貌,那些岩石形态优美,真是巧夺天工。
D.“秦晋之好”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秦、晋两个国家,两国之间几代都有婚姻关系,可谓是间不容发。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A.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B.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能实现捧杯的梦想。
C.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D.班长与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儿,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6.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生杀予夺直接了当贻笑大方隐约其辞
B.自惭形秽莫可名状名列前矛轻手蹑脚
C.涤沟险壑影影绰绰满目疮痍暴戾恣睢
D.花团绵簇好高鹜远谬种流传贫瘠不堪
二、现代文阅读(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参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正负电子对撞研究项目的科学家最近透露,他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表明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 参加该项目的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川本辰男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塔利等科学家,近日在不同场合分别宣布了上述消息。该成果如果得到进一步实验的证实,将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希格斯最早在30年前预言了玻色子的存在,但科学家至今没找到它的踪迹。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按理论假设,其他粒子是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对完善粒子物理学理论有重要意义。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曾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该标准模型以夸克、轻子作为基本粒子,以弱电统一和电子色动力学理论为主要框架。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存在,这些粒子几乎都已被实验所证实,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因此,寻找该粒子被比喻为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圣杯”。 但希格斯玻色子仅能在瞬间存在,因此观测起来难度极大。为“捕捉”该粒子,物理学家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是让高速运动的粒子相互撞击,如果碰撞过程中产生足够高的能 量,就形成希格斯玻色子。由此形成的希格斯玻色子往往很快就衰变为其他一些粒子,衰 变后的粒子有特定的组成,据此可间接证明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对利用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的4项实验的观测数据进 行分析后,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事件”。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事件可以用希格斯玻色 子的衰变来解释,也就是说,他们在实验中获得了希格斯玻色子。但他们也指出,目前的观测结果尚不是最后的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才能确认其可靠性。 12.文章说“目前的观测结果尚不是最后的结论”的理由是哪一项?( )
A.希格斯玻色子仅能在瞬间存在,观测起来难度极大
B.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尚未成熟
C.科学真理是可以重复的,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的证实
D.只有一个科研机构在研究“希格斯玻色子”
2.把物理学家们通常遵循的理论、采用的方法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研究项目,__,遵循的理论和采用的方法加以比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理论和方法都相同
B.理论相同,方法不同
C.理论不同,方法相同
D.理论和方法都不同
3.文章说“该成果如果得到进一步实验的证实,将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该成果是指哪一项?
A.它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圣杯”
B.它可以证明物质质量的存在
C.它完善了粒子物理学
D.它找到了标准模型,预言了62种基本粒子的最后一种
4.下面的说法中不能成为“希格斯玻色子”可能存在的理由是哪一项? ()
A.现在的办法都只能间接证明它的存在
B.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它的踪迹
C.科学家利用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实验观测,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事件”
D.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认为“这些非同寻常的事件”可以用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来解释
三、现代文阅读(二)
1.转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大,体验更多。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少妇不见了,她那么端庄,贤淑写满了她的表情,然而,一转身。呼啸的列车载走了她;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他不见了,车门关闭,车轮转动,不知把他带往何方,我甚至没有看见他的背影。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面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的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你,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波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旁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为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的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1.从描写的角度看,第四段写到的那个“年轻人”与上文提到的“她”、“少女”、“少妇”、“老者”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一转身”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哪些表达效果?
3.文章第五段中“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4.“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很妙,请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嘎共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文中能表现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学与问的关系是怎样的?(均用原文回答)
2.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文中列举所问的人有哪几种?列举的目的何在?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闯,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以什么线索贯穿全诗?指出统领全诗的一句。
5.分析这首诗写了几个场面,形成了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