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南专升本语文真题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彭雅倩 2020-03-30

摘要:2006年河南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本套试卷是2006年河南专升本语文真题,有答案,是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选拔优秀专科生进入本科阶段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2006年河南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

2006年河南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本套试卷是2006年河南专升本语文真题,有答案,是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选拔优秀专科生进入本科阶段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一、单选题

1.《大同》中大同社会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A.选贤与能
B.天下为公
C.讲信修睦
D.鳏寡、孤独、废痰者皆有所养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了本文的基本观点。这种论证方法是()

A.归纳论证
B.对比论证
C.演绎论证
D.类比论证

4.《国殇》选自()

A.《九歌》
B.《九章》
C.《渔父》
D.《天问》

8.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的文学家是()

A.王安石
B.苏轼
C.黄庭坚
D.欧阳修

9.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韩愈

10.下列作品,属于沈从文的是()

A.《钓台的春昼》
B.《箱子岩》
C.《雨中登泰山》
D.《听听那冷雨》

11.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门槛》的译者是()

A.巴金
B.冰心
C.老舍
D.徐志摩

12.汉代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A.格律诗
B.词
C.赋
D.曲

13.《长亭送别》中的[端正好]唱段所运用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A.借事抒情
B.借景抒情
C.借典抒情
D.借比喻抒情

14.辛弃疾词中,使用典故的一句是()

A.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D.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15.下列诗歌中属于律诗的是()

A.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B.李白《行路难》
C.陶渊明《饮酒(其五)》
D.王维《终南山》

2.“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出自()

A.《战国策》
B.《国语》
C.《左传》
D.《老子》

5.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班固
B.韩愈
C.鲁迅
D.茅盾

6.“易安居士”指的是()

A.秦观
B.辛弃疾
C.李清照
D.柳永

7.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豪放悲壮
B.沉郁顿挫
C.凄苦哀婉
D.清新隽逸

二、多选题

1.《诗经·氓》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E.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唐代以山水诗著称的诗人是()

A.高适
B.岑参
C.王维
D.孟浩然
E.杜牧

2.下列作品,属于鲁迅小说的是()

A.《药》
B.《纪念刘和珍君》
C.《伤逝》
D.《灯下漫笔》
E.《风波》

5.《杜陵叟》一诗的旨意有()

A.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B.反映农民的疾苦
C.暴露“皇恩浩荡”的虚伪
D.揭露封建官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E.表现了农民的反抗情绪

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论据是()

A.后唐庄宗“所以得天下”的历史事实
B.后唐庄宗“所以失之者”的历史事实
C.“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的历史事实
D.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
E.《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

三、填空题

1.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

3.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

4.__________,生于毫末。

8.高晓声关于农民题材的系列小说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9.《小二黑结婚》的作者是__________。

10.“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的主要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移情)。

6.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问。

7.曹禺的生活、生命、人性的“生命三部曲”是《雷雨》、《__________》、《原野》。

5.米兰·昆德拉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生活在别处》和《__________》。

四、解释字词

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3.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

8.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9.【是】社稷之臣也。

10.高处不【胜】寒。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人军。

7.【可怜】白发生。

5.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6.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五、翻译

1.窃以为君市义。

2.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5.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六、简答题

1.契诃夫《苦恼》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分)

2.苏轼《前赤壁赋》的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

3.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出现的三次灯光的象征意蕴分别是什么?(3分)

4.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七、简析题

1.阅读冰心《往事》中的一段: 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海是超绝而威严。揖说的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请回答:(1)“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2分)(2)“海化”的青年的内涵指的是什么?(2分)(3)这段文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分)

4.阅读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体。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国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请回答:(1)词的上片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幅什么图景?(3分)(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3)苏轼对“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有“不减唐人高处”的评价。你对此评价有何理解?(3分)

5.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一段: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请回答:(1)这段文字驳斥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2分)(2)在驳论中作者又揭露了什么问题?(2分)(3)作者运用“盘庚之迁”来说明什么问题?(2分)(4)众人对变法的态度是什么?(2分)

3.阅读宗臣《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日:“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请回答:(1)这里刻画了权贵者、干谒者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2)这段文字运用什么方法来暴露官场黑暗的?(2分)(3)“主者故固不受”一句中“故”、“固”二字连用有何用?(3分)

2.阅读茅盾《香市》中的一段: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个空隙儿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请回答:(1)作者主要以什么方法来表现南洋武术班的冷落景象的?(2分)(2)农民不来赶香市说明了什么?(2分)(3)小商人的失望说明了什么?(2分)

八、作文

1.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800字。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