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卷(2)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彭雅倩 2020-03-30

摘要: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卷(2),本试卷是为准备参加成考(高升专/本)的考生准备的模拟测试卷,附有答案和解析可供参考。本试卷共6道大题,共150分。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卷(2),本试卷是为准备参加成考(高升专/本)的考生准备的模拟测试卷,附有答案和解析可供参考。本试卷共6道大题,共150分。

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帖tie 妥帖 请帖 字帖 俯首帖耳
B.屏bing 屏息 屏退 屏障 屏除成见
C.模mo 楷模 模糊 模具 模棱两可
D.创chuàng 首创 创伤 创新 创造幸福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部署 脉搏 装潢 犄角之势
B.缉私 渎职 文采 偃旗息鼓
C.统考 启封 通牒 以德抱怨
D.濒临 涅檗 钟磬 不事雕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徐悲鸿将中西美学精华       为一炉。(2)王老七十五,张老七十一,张老比王老       。(3)现在正处在新老交替的转型期,是个很有意思的时代,       不安的时代。

A.融 年轻 燥动
B.熔 年轻 躁动
C.熔 年青 燥动
D.融 年青 躁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这决不是(面目全非)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项创造性的科学工作。
B.同学们问我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依我的(门户之见),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C.王教授讲课时(引经据典),博学程度和记忆力十分惊人。
D.周小玲使劲憋自己的嗓子,企图使它发出一种苍老的声音,但结果弄得(不三不四),又像老生,又像花旦。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创造历史的是民众,       ,使我们在影像背后发现了平凡生活中的审美趣味和思想光芒。①点亮历史的是英雄②捕捉着时代之魂和人性之美③游刃有余的镜头穿越着苍茫时空④定格历史的是艺术家的蒙太奇语言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B.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外语考试五花八门,而语法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能更好地帮助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
D.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加快禽流感防治设施建设,增强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

二、现代文1(每小题3分,共12分)

2.对“10K温度的余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温度有l0K。
B.噪声温度有l0K。
C.有效噪声温度有l0K。
D.宇宙噪声有l0K。

3.对“宇宙背景辐射”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自宇宙的辐射是地球辐射的背景。
B.指整个宇宙都存在的辐射。
C.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
D.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辐射遗迹。

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支持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不是来自天文观测,而是来自无线电研究。    搞无线电通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提高通信的效率,长期致力于消除各种噪声的研究。1965年5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住科研人员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利用一架卫星通信用的喇叭形天线,来查清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这就要测量天空的有效噪声温度。无线电工程师为了使用方便,常用温度来标记噪声的程度。例如地面温度为300t((相当于26.850C)时,它在无线电接收系统(如天线)中会造成20~30K的噪声,这20一30K就是度量噪声的“噪声温度”。    最初,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测得天空有效噪声温度是6.7K,扣除大气吸收、地面噪声等方面的影响后,最后得到了3.5K的剩余。在此后一年测量中,无论他们如何改进仪器,仔细操作,都不能消除这个剩余的噪声温度。他们还发现,这个消除不掉的噪声是各向同性的,不论他们把天线对准太空中的哪个方向,都能接收到同样温度的噪声,而且一年四季都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3.5K的宇宙噪声的呢?正当这两位无线电3-程师对此现象迷惑不解时,彭齐亚斯有一次无意中了解到,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迪克等人写过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根据大爆炸理论预言,在大爆炸后应当留下余热一一辐射遗迹。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屋里生起火炉取暖,即使火炉熄灭了,屋里仍会因为火炉的余热而温暖一段时间。只是大爆炸产生的辐射当初处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它的波长发生了红移,落到了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微波波段上。所以,时至今日大爆炸应当留下l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于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赶紧向迪克等发出邀请,请他们到贝尔实验室访问。在经过一系列相互访问和深入研讨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确信,他们所发现的这种消除不掉的微波噪声,正是迪克的研究组根据大爆炸理论所预言并准备寻找的“辐射遗迹”。这是一种宇宙背景辐射,它们蔓延分布在整个宇宙的每个角落。他们俩的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并使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还因此而共享了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下面有关“噪声温度”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噪声温度”是用来度量噪声的。
B.“噪声温度”是指由于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
C.“噪声温度”既用来度量温度又用来度量噪声。20~30K的噪声,又指20~30K温度。
D.用温度来标记噪声的程度称作“噪声温度”。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爆炸留下了1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
B.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的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来自宇宙背景辐射。
C.由于存在宇宙背景辐射,因此可以证明宇宙曾经爆炸过。
D.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的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为迪克找到了有力证据——辐射遗迹。

三、现代文2(本大题共25分)

2.请分析“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这句话的含义。

3.文中第四至九段是作者在烛光里以北宋天王木雕像为出发点而展开的一系列联想,请你分析烛光里的北宋天王木雕像这一情景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时光

冯骥才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一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日小雨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蛎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刻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威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丁五腊月二十寒夜从文中看,北宋天王木雕像保存了哪些“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

4.怎样理解文中“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这句话?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6分)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大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夷、叔齐“耻之”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词阅读(本大题共9分)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飞塞①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①飞塞:即飞狐塞,别本一作“狐塞”。颔联的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联连用两典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题(本大题共70分)

1.以“我家的新居”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不少于200字,注意说明的顺序,并突出事物的特征。

2.    在暴雨中,100多个孩子站成两排,手举雨伞,相向而立,搭起了一座近200米长的遮雨“彩虹桥”。没带伞的孩子,可以通过这座“桥”到食堂就餐。近日,这组拍摄于某中学校园内的溫馨照片,在网络中引发热议。部分网友的留言如下:  甲:“这是雨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乙:“这是不是学校在利用学生作秀?”  丙:“我们为什么不能溫情一点看待这件事呢?你没看见孩子们在欢笑吗?”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