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预测卷(9),本试卷是为准备参加成考(高升专/本)的考生准备的预测试卷,附有答案和解析可供参考。本试卷共150分。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预测卷(9),本试卷是为准备参加成考(高升专/本)的考生准备的预测试卷,附有答案和解析可供参考。本试卷共150分。
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铜臭(xiù) 史无前例 绯(fěi)闻 莫可明状
B.虽(suī)然 尤其 龟(jūn)裂 皇天后土
C.龋(qǔ)齿 原形毕露 剽(piáo)窃 貌合神离
D.骠(piào)骑 膺品 量(liáng)体裁衣 俯首帖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部署 脉搏 装潢 犄角之势
B.缉私 渎职 文采 偃旗息鼓
C.统考 启封 通牒 以德抱怨
D.濒临 涅檗 钟磬 不事雕啄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学问,它包括 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意志, 人的行为,以及促进人的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乃至发展社会经济, 人际关系等学问。
A.启发 规范 调整
B.启迪 规范 协调
C.启迪 规定 协调
D.启发 规定 调整
5.下面各句依次排列能形成语意明确连贯的一段话的一项是( )①这一定是我心灵的灯②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③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④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⑤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⑥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②④⑤⑥①③
D.①③④⑤②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美国人家里的节日布置,尤其别具匠心。
B.他虽只有一人,却是固若金汤,正在静静地等待着追捕的敌人向他靠近。
C.那时候,人们,尤其是青年,就都按部就班,既不嚣张,也不浮动,一心向着“正路”前进了。
D.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闭关锁国,这是不利于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
6.下列各句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徐志摩是被认为“浓得化不开”的风格的诗人,也就是说,他的风格基调是热烈、奔放而浓丽的。
B.他俩表演的小品,总是想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C.我国税务机关正在加紧完善涉外税收征管体系,以更好地适应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带来的涉外贸易新变化。
D.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关系进入微妙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何其暧昧,但美国与印度将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势已相当明朗。
二、现代文1(每小题3分,共12分)
1.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研究表明,成年人大约有5%的人患有“自体免疫病”。这种病人的自身免疫力不但进攻侵入人体内的细菌和病毒,同时也进攻自身的机体。这会引起终身的炎症,如风湿病。此外,心脏、肾和肠子也都可能受到攻击,在引发多发性硬化症的情况下,脊髓和脑神经细胞亦会受到破坏,后果可能是瘫痪或失明。 至今自体免疫病的患者完全治愈还很少见。现在只能用副作。用很大的药物来减轻症状。这种情况将由于研究人员最近提出的一种新方法而得到改善。这种新方法叫做“免疫吸附法”,它可以从外部消除免疫系统的导向错误。在实施这种方法时,根据有目的的洗血原财从血液循环中去掉致病的防御分子。在治疗过程中,让血液经过一个圆柱体,免疫系统的不良成员便被吸附在这个圆柱上。 充当“捕捉器”的是在羊血中形成的结构,这些结构专门捕捉不良。的防御分子。经过过滤的血液重新流回患者体内。“过滤”的原则虽然早就得到应用,但都没有这样的特效。例如,有一些同类的方法并不能把所有该过滤的防御分子都过滤出来,或者同时把重要的凝血因子也过滤出来了。使用新的系统还很少有其它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现在这种新方法只需在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第1段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 )
A.说明白体免疫病的咸因
B.指出自身免疫力对人体的危害
C.提出多种疾病与自身免疫力的关系
D.引出对免疫吸附法的介绍
4.下列说法中恰当概括全文意思的一句是( )
A.自身免疫力对人体有负面作用
B.治疗自身免疫病有多种方法
C.用免疫吸附治疗自身免疫病
D.免疫吸附法在临床上的运用
2.根据文意,对“免疫吸附法”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外部消除免疫系统的导向错误,副作用很小的治疗方法
B.根据洗血原则去掉血液中的防御分子的治疗方法
C.利用羊血中形成的结构,吸附血液中致病的防御分子的治疗方法
D.根据过滤原则,滤掉血液中该过滤的防御分子和凝血因子的治疗方法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多数人的自身免疫力对人的机体没有损害
B.瘫痪病人、风湿病人的病因是由自身免疫力引起的
C.治疗自身免疫病的药物往往只能减轻症状、不能根治
D.自身免疫病患者免疫系统的不良成员进攻自身机体可能引起终身炎症
三、现代文2(本大题共25分)
2.根据文章,概括回答“我真也迷惑了”的原因。
5.概括回答文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
1.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陆蠡 没有人伴我,我仍不得不踽踽踯躅在这寂寞的山中。没有月的夜,没有星;没有光,也没有影。没有人家的灯火,没有犬吠的声音。这里是这样的幽僻,我也暗暗吃惊了。怎样地我游山玩水竟会忘了日暮,我来时是坦荡的平途,怎样会来到这崎岖的山路? 耳边好像听见有人在轻语:“哈哈!你迷了路了。你迷失在黑暗中了。” “不,我没有迷路,只是不知不觉间路走得远了。去路是在我的前面,归路是在我的后面,我是在去路和归路的中间,我没有迷路。”耳边是调侃的挪榆。我着恼了。我厉声叱逐这不可见的精灵,他们高笑着去远了。 萤火在我的面前飞舞,但我折了松枝把它们驱散。小虫,谁信你们会作引路的明灯?我于是倾听淙淙的涧泉的声音。水应该从高处来,流向低处去。这便是说应该从山上来,流向山下去。于是我便知道了我是出山还是入山。但是这山间好像没有流泉。即使有,也流得不响。因为我耳朵听不到泉涧的声音。于是我又去抚摸树枝的表皮。粗而干燥的应是向阳,细软而潮润的应是背阴,这样我便可以辨出这边是南,那边是北。又一边是西,另一边是东方。但是我已经走入了蓊密的森林里。这里终年不见阳光,我便更也无法区辨树木的向阳与否。 我真也迷惑了。我难道要在山间过夜,而备受这刁顽的精灵的揶揄。也许有野兽来跑近我,将它冰冷的鼻放在我的身上,而我感到恶心与腥腻?我终于起来,分开野草,拿我手里的铁杖敲打一块坚硬的石。一个火星进发出来。我于是大喜,继续用杖敲打这坚石,让星火落在揉细的干枯的树叶上。于是发出一缕的烟,于是延烧到小撮的树叶,发出暗红的光。我又从松枝上折得松明,把它燃点起来,于是便有照着整个森林的红光。 我凯旋似的执着松明大踏步归来。我自己取得了引路的灯光。这光照着山谷,照着森林,照着自己。脑后,我隐隐听到山中精灵的低低啜泣声。“山中精灵”贯穿文章始终,它对表现文章主旨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
3.“我”从“迷惑”到能够“大踏步归来”,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6分)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C.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D.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1.
根据下列材 料,请回答问题。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日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日竖刁、易牙、开方,而日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日“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②其言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③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⑥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
翻译下列句子。(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译文:__________ (2)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 译文:__________五、诗词阅读(本大题共9分)
2.结合诗意,说说诗人为什么把这首赠友人的诗称为“戏赠”?
1.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①。
朝来重汲引②,依旧得清冷③。
书赠问怀人,词中多苦辛。【注】①縻绠:井绳。②汲引:从井里提水。③清冷:这里指井水这首诗以汲水比喻做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诗的第三联表现了诗歌创作怎样的情形?
六、作文题(本大题共7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③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④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 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200字的短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
对某人或某事物表示赞美或赞赏,大声叫好,这就是喝彩,而对别人的失误故意叫好以取笑对方,这就是喝倒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喝彩或喝倒彩的情况。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