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成考高升专考试试题1(语文),是针对成考高升专语文的模拟试题。
2017年成考高升专考试试题1(语文),是针对成考高升专语文的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填到横线上与上文衔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
7月5日和6日,我们先后参观了当地的钢铁厂和化工厂,__________
A.碰巧,一整天的雨未停过,所以只看了个大概
B.不巧,上午下了一场大雨,真是扫兴
C.不巧,碰上连绵阴雨,我们还是坚持参观完了才回去
D.虽然,遇上连绵阴雨,所以,我们没有看就回去了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腐(蚀) 驱(使) 有的放(矢) (始)料不及
B.联(袂) (魅)力 拾金不(昧) 梦(寐)以求
C.(摄)取 (赦)免 (拾)级而上 (舍)本逐末
D.聪(颖) (萦)怀 殷(殷)教诲 义愤填(膺)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蜡像馆的蜡人都是根据真人制造的,同真人一样高。
B.她被港台报纸捧为“超级明星”,却比从前还是那样勤奋努力。
C.事情发生后,刘主任马上同党委成员研究,决定就这一问题进行一次讨论。
D.这所医院组成了一个以领导、医生、护士三结合的防治小组,经常深入农村。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高亢 伉俪 沆瀣一气 引吭高歌
B.扉页 绯闻 雨雪霏霏 蜚短流长
C.睥睨 裨益 奴颜婢膝 稗官野史
D.手谕 际遇 瑕不掩瑜 不可逾越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 )
A.青年志愿者为民服务队到军属张大妈家,登堂入室打扫房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B.近年来,超过35万的德国人失去了看报纸的兴趣,但《莱茵邮报》的状况却迥然不同。
C.戴高乐对人们喋喋不休地谈论欧洲一体化嗤之以鼻。
D.鲍威尔表示,美国政府已经把朝鲜核问题列为当务之急。
1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把__________家里受苦的情况都讲了出来。
②鲁迅主编的刊物__________反动当局查封了。
③__________是否应聘,我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
A.从 让 至于
B.在 让 关于
C.从 被 关于
D.在 被 至于
21.下列词语中括号里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毗)邻 (琵)琶 (筚)路蓝缕
B.(伶)仃 (拎)包 身陷(囹)圄
C.(格)式 楼(阁) (恪)尽职守
D.拾(掇) 点(缀) 忧心(惙惙)
23.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 ( )
A.书信
B.小说
C.辞赋
D.奏疏
2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由于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的 ,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2)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 特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
(3)买彩票当然是希望有机会中大奖,但彩民不要 地去追求这种机会。
(4)德国一项调查结果 ,如今德国儿童的上网比例已高达37%。
A.沟通 修建 锐意 显示
B.勾通 修建 锐意 体现
C.沟通 构建 刻意 显示
D.勾通 构建 刻意 体现
26. 成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举一返三 颠倒事非 洋洋大观
B.半璧江山 举世闻名 针贬时弊
C.成竹在胸 赫赫有名 在所不辞
D.螳目结舌 和舟共济 不修边幅
3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水乡小镇,一条百来步的小街,九曲连环,倒有十来座 的小桥相衔。
(2)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 安排。
(3)把朋友送上火车,直到火车开动了,他才 地转身离去。
A.精巧 适当 若有所失
B.奇巧 适当 若有所思
C.奇巧 适度 若有所失
D.精巧 适度 若有所思
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现在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对临川名师怀着无限的 。 ②近年电信事业发展迅速,大城市、中小城市, 偏僻的农村,居民普遍安装了宽带。 ③谁都知道他是个___ _ 、绝顶聪明的学生。
A.敬仰 以至 举一反三
B.景仰 乃至 闻一知十
C.景仰 以至 闻一知十
D.敬仰 乃至 举一反三
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决不是(面目全非)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项创造性的科学工作。
B.同学们问我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依我的(门户之见),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C.王教授讲课时(引经据典),博学程度和记忆力十分惊人。
D.周小玲使劲憋自己的嗓子,企图使它发出一种苍老的声音,但结果弄得(不三不四),又像老生,又像花旦。
3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处理事务(chù) 连篇累牍(lěi) 熟视无睹(shú)
B.强词夺理(qiǎng) 长歌当哭(dàng) 随声附和(hè)
C.扮演角色(jiǎo) 安营扎寨(zhá) 为虎作伥(wéi)
D.像模像样(mó) 斗转星移(dǒu) 一鳞半爪(zhuǎ)
49. “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
A.神州
B.中国
C.中原
D.九州
53.成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举一返三 颠倒事非 洋洋大观
B.半璧江山 举世闻名 针贬时弊
C.成竹在胸 赫赫有名 在所不辞
D.螳目结舌 和舟共济 不修边幅
54. 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
A.移其民于河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58.“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 )
A.《李将军列传》
B.《冯谖客孟尝君》
C.《季氏将伐颛臾》
D.《寡人之于国也》
63.依次填入卞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__________废墟是课本,__________;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__________,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1)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2)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
(3)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4)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
(5)因此,废墟是手段(6)因此,营造是手段
A.(1)(3)(5)
B.(2)(4)(6)
C.(2)(3)(6)
D.(1)(4)(6)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帖(tiē) 妥帖 请帖 字帖 俯首帖耳
B.屏 (bǐng) 屏息 屏退 屏障 屏除成见
C.薄(bó) 单薄 薄荷 薄脆 日薄西山
D.创(chuàng) 首创 创举 创新 创造幸福
二、主观题
4.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 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在诗的前两句中,由“酒痕”、“消魂”可以看出,诗人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具有怎样情感特征的人物形象?
5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下面是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主教的墓志铭: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遂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件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做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变整个世界,谁知道呢?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