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必背诵2017试卷(1)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彭雅倩 2020-03-30

摘要:专升本语文必背诵2017试卷(1)

一、单选题

1. 《风波》的中心线索是

A.皇帝坐了龙庭
B.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
C.辫子事件
D.七斤的飞黄腾达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之后,紧接着的是(  )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 深受法国象征派影响的我国现代诗人是(   )

A.徐志摩
B.戴望舒
C.史铁生
D.舒婷

4. 《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是(  )

A.韩愈
B.欧阳修
C.王安石  
D.柳宗元

5.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普希金的代表作《驿站长》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B.拉伯雷被称为人文主义的“巨人”,其代表作品是《老古玩店》。
C.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其代表作品是《鲁滨孙漂流记》。
D.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教育小说。

6. 下列名句作者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欧阳修、辛弃疾、杜甫、孟郊
B.欧阳修、杜甫、辛弃疾、孟郊
C.欧阳修、辛弃疾、孟郊、杜甫
D.辛弃疾、欧阳修、杜甫、孟郊

7.《论学问》、《门槛》、《苦恼》的作者依次是( )

A.培根、契诃夫、屠格涅夫
B.契诃夫、屠格涅夫、培根
C.屠格涅夫、契诃夫、培根
D.培根、屠格涅夫、契诃夫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于

A.《行路难》(其一)
B.《蜀相》
C.《泊秦淮》
D.《关山月》

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左传》  
B.《汉书》  
C.《史记》  
D.《后汉书》

10.下列诗句中属于远景静态描写的是(  )

A.操吴戈兮被犀甲
B.车错毂兮短兵接
C.旌蔽日兮敌若云  
D.矢交坠兮士争先

11.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

A.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移之官理:应用到为官治理百姓上面
B.蔓草尤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蔓草尤不可除:蔓生的野草沿且不好清除
C.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弃黔首以资敌国: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
D.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向若而叹曰:望着海洋仿佛叹息着说

12.下列句子中,兼用了对偶、夸张修辞的是(             )

A.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B.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D.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13.《日出》的情节结构特点是

A.回顾式写法
B.闭锁结构   
C.开放式写法
D.片段写法

16.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④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A.比喻、夸张、对偶、排比
B.夸张、对偶、比喻、排比
C.对偶、比喻、夸张、排比
D.夸张、比喻、对偶、排比

17.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  )

A.王熙凤
B.贾母
C.薛宝钗
D.贾政 

18. 《选择与安排》中,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作喻来说明(  )

A.选择要恰到好处
B.安排要有条不紊
C.层次要清晰明了
D.轻重要分明得当

20. 袁宏道所属的文学团体是(   )

A.浙西派
B.竞陵派
C.公安派
D.桐城派

22.《日出》的背景是( )

A.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农村
B.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城市
C.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城市
D.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乡村

23.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

A.明月、江水、秋花
B.江水、明月、清风
C.清风、黄花、梧桐
D.清风、明月、芦荻

24. 下列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梵迪美容院对于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拒不认错,几位消费者只好投诉消费者协会,以求保护自身合法利益。
B.为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10日起市城管局面向市民征集城管工作中的文明用语、劝导用语。
C.刘翔能否复出,关键在于他的恢复情况。
D.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历史上曾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26.下列作品中,其文体属寓言性传记散文的是 ( )

A.《马伶传》
B.《张中丞传后叙》
C.《李将军列传》
D.《种树郭橐驼传》

27. 《我与地坛》中,运用多种事物类比四季,这种联想方式是(   )

A.相似联想
B.时间统一性联想
C.相反联想
D.地点统一性联想

28.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 )

A.遥岑远目
B.献愁供恨
C.玉簪螺髻
D.求田问舍

29. 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

30.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 )

A.《史记》
B.《左传》
C.《后汉书》
D.《汉书》

33. 下列作品被称为“千字律诗”的是 (  )

A.《春江花月夜
B.《蜀道难》
C.《琵琶行》
D.《长恨歌》

3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35. 《风波》、《断魂枪》、《苦恼》的作者依次是(  )

A.鲁迅、契诃夫、老舍
B.契诃夫、鲁迅、老舍
C.鲁迅、老舍、契诃夫
D.契诃夫、老舍、鲁迅

38.“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一句所用的修辞格是(  )
A. 排比
B. 夸张
C. 比喻
D. 比拟

39.《风波》、《断魂枪》、《苦恼》的作者依次是( )

A.鲁迅、契诃夫、老舍
B.契诃夫、鲁迅、老舍
C.鲁迅、老舍、契诃夫
D.契诃夫、老舍、鲁迅

40. 《菉竹山房》的作者是(   )

A.茅盾
B.老舍
C.钱钟书
D.吴组缃

41.我国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

A.杜甫
B.王维
C.李白
D.岑参

42. 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  )

A.书信
B.小说
C.辞赋
D.奏疏

43.《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典型的

A.写人文章
B.叙事文章
C.议论文章
D.抒情文章

44.“三曹”中诗风悲凉慷慨、气韵沉雄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曹睿

45.射箭“中石没镞”的细节出自(             )

A.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B.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C.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D.侯方域《马伶传》

46. 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

A.遥岑远目 ;
B.献愁供恨;
C.玉簪螺髻;
D.求田问舍

47. 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A.比喻、夸张、排比、对偶
B.排比、比拟、比喻、夸张
C.对偶、比拟、比喻、夸张
D.对偶、比喻、排比、夸张

49.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  )

A.小品文
B.说明文
C.记叙文
D.议论文

1.《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层递
C.对偶
D.对比

2.关于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是郁达夫写于三十年代中期的游记散文
B.文中的“故都”指六朝古都南京
C.文章通过房前屋后、街头巷尾的景物描写,赞美了故都的秋天
D.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彰显出故都秋色的浓郁,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的热爱之情

3. 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干(chè) (fēi)闻 (yùn)酿 苗(pǔ)
B.笨(zhuó) 摇(yè) 反(xǐng) (bèng)发
C.羞(sè) 寒(xuān) (tī)防 (zhàn)蓝
D.追(sù) (fèn)围 徘(huái) (mài)搏

4. 下列词句中,借用典故抒情的是(  )

A.遥岑远臼,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

7.《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为(  )

A.风
B.颂
C.小雅
D.大雅

8. 下列作品属于元曲的有(   )

A.《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B.《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C.《念奴娇.过洞庭》
D.《鹊桥仙》

9.《米龙老爹》的作者是(  )

A.列夫·托尔斯泰
B.莫泊桑  
C.欧·亨利
D.契诃夫

10.
文中所说的“教训”指的是(  )

A.现代工业技术没有注意到它的安全性及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B.发展生物科学没有注意到它对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C.发展现代工业技术没有注意到它可能造成的危害而做到趋利避害。
D.在科学发展中,没有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没有做更大范围的细致研究。

11.“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此诗句出自(  )

A.郭沫若《炉中煤》
B.艾青《我爱这土地》
C.闻一多《发现》
D.徐志摩《再别康桥》

12.《日出》的主题是

A.偏重写人性的悲剧
B.写家庭悲剧
C.偏重对社会悲剧的揭示
D.写性格悲剧

13.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