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专升本语文选择题(1)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彭雅倩 2020-03-30

摘要:2017年专升本语文选择题(1)

一、单选题

1.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的是 ( )

A.达尔文
B.培根
C.牛顿
D.爱因斯坦

3.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游西山后精神解脱,达到物我两忘境界的语句是(   )

A.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B.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C.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4. 陶渊明《饮酒》(其五)在表现方法上的总体特点是(   )

A.通过写景来说理
B.通过写景来抒情
C.融抒情、说理、写景于一体
D.通过抒情来说理

7.《风波》所描写的事件背景是

A.1911年辛亥革命
B.1919年五四运动
C.1917年张勋复辟
D.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8.下列属于判断句的是( )

A.制,岩邑也。
B.广为人长,猿臂。
C.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D.为虏所生得。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NBA赛场上,球员们正在热烈地打比赛。
B.苏州的园林很多,拙政园是其中的一个。
C.面对着烟波浩淼的太湖,使我沉醉其中。
D.四月的扬州,正是踏青的好季节。

10.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  )

A.《长河》
B.《湘西》  
C.《边城》
D.《萧萧》

11.“三曹”中诗风悲凉慷慨、气韵沉雄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曹睿

12.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知迷不悟阴谋诡计潜移默化贻笑大方
B.首屈一指宏福齐天仗义执言汗牛充栋
C.利令智昏再接再厉秣马厉兵变本加厉
D.蜂拥而上叹为观止一愁莫展眼花缭乱

13.唐代诗人中,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             )

A.王维
B.白居易
C.柳宗元
D.韩愈

15.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结构线索是 ( )

A.横式结构
B.纵式结构
C.纵横结构
D.自由结构

16. 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   )

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
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
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原出处是(  )

A.《史记》
B.《论语》
C.《左传》
D.《资治通鉴》

19.《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

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B.帝国主义
C.资本主义
D.中国的奴隶制度

20.柳永的词集是(  )

A.《漱玉词》
B.《乐章集》
C.《淮海词》
D.《稼轩词》 

21.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对偶

22.《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

A. 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B. 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C. 教人学会休息
D. 洗涤灵魂

24.下列曲词中,概括全篇主题思想的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
B. 小桥流水人家
C. 古道西风瘦马
D. 断肠人在天涯

25.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

A.《论语》
B.《孟子》
C.《战国策》
D.《庄子》

26. 《晏子对齐侯问》一文的中心旨意是宣扬(   )

A.“和”而“同”
B.不“和”而“同”
C.“和”而不“同”
D.不“和"而不“同”

27.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

A.钱钟书——《论学问》、《围城》
B.茅盾——《香市》、《选择与安排》
C.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
D.鲁迅——《灯下漫笔》、《论毅力》

29.《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的散文集(  )

A.《雅舍谈吃》
B.《槐园梦忆》
C.《雅舍小品》
D.《实秋杂文》

3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修辞手法是 ( )

A.拟人、夸张
B.对偶、比拟
C.比喻、夸张
D.夸张、象征

31.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

A.新月社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文学研究会

32.下列作品中,同属叙事诗的一组是(             )

A.杜甫《蜀相》、李白《行路难》
B.《诗经·氓》、白居易《杜陵叟》
C.王昌龄《从军行》、陆游《关山月》
D.《汉乐府·陌上桑》、《楚辞·国殇》

33. 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  )

A.语丝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未名社

34.《诗经》中的《氓》属于 ( )

A.颂
B.大雅
C.小雅
D.风

36.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  )

A.《罗亭》
B.《猎人笔记》
C.《木木》
D.《阿霞》

37. 《报刘一丈书》是一篇

A.书信体记叙文
B.书信体议论文
C.书信体抒情文
D.奏章

38.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批评冉有,这种论据的类别是(  )

A. 具体事例
B. 历史事实
C. 至理名言
D. 科学公理

4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四杰”之一陈子昂的代表作。
B.陶渊明是山水诗歌的开创者,谢灵运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而孟浩然和王维的诗歌则实现了对山水与田园题材的综合运用。
C.《金瓶梅》是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D.《红楼梦》中的“木石前盟”是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

42. 下列作品、作家、朝代、文体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司马迁——西汉——编年体通史
B.《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
C.《东坡乐府》——苏轼——南宋——词集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杂剧

44.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A.排比、比喻、对偶、夸张
B.对偶、比喻、排比、拟人
C.顶真、拟人、对偶、夸张
D.夸张、拟人、排比、比喻

45. 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  )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开封

46.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 (  )

A.明月、江水、秋花
B.江水、明月、清风
C.清风、黄花、梧桐
D.清风、明月、芦荻 

47.下列散文属于托物言志的是(  )

A.《往事》(一之十四)
B.《故都的秋》
C.《箱子岩》
D.《爱尔克的灯光》

48.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叫做

A.间接抒情
B.直接抒情
C.寓情于景
D.借景抒情

49.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

50. 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

A.《陈情表》
B.《短歌行》
C.《关山月》
D.《氓》

52. 《关山月》在体裁上属于(  )

A.歌行体
B.近体
C.七律
D.七绝

53. 下列哪位作家有过国破家亡的经历

A.苏轼
B.辛弃疾
C.李清照
D.柳永

54.绝句属于( )

A.古体诗
B.楚辞体
C.乐府诗
D.格律诗

55. 下列哪位作家属唐宋八大家之一

A.李清照
B.辛弃疾
C.王安石
D.杜甫

57.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

A.仕途失意
B.伤春惜别
C.羁旅行役之苦
D.怀古叹今之悲 

58. 唐朝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王勃
B.韩愈
C.辛弃疾
D.白居易

59.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是( )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A.拟人比喻对偶夸张
B.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C.比喻排比夸张对偶
D.拟人排比比喻对偶

6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左传》
B.《汉书》
C.《史记》
D.《后汉书》

62.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

A.李斯《谏逐客疏》
B.李密《陈情表》
C.李清照《声声慢》
D.曹操《短歌行》

63.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历史著作是(  )

A.《国语》
B.《左传》  
C.《战国策》
D.《史记》

66.《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著名的散文集

A.《槐园梦忆》
B.《雅舍小品》
C.《雅舍谈吃》
D.《实秋杂文》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