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专升本语文考试卷(1),是针对专升本考试中语文的试卷。
2017年专升本语文考试卷(1),是针对专升本考试中语文的试卷。
一、单选题
1.词人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
A. 南唐
B. 北宋
C. 南宋
D. 北宋南宋交替之间
3.天汉三年,司马迁触怒汉武帝下狱受刑,是因为替谁辩解( )
A.李广
B.卫青
C.李广利
D.李陵
6.《书》日:“满招损,谦得益。”这个《书》指的是
A.《四书》
B.《尚书》
C.《六书》
D.《孔子家书》
7.苏轼《前赤壁赋》中所指的“赤壁"位于今天湖北的( )
A.汉口
B.武昌
C.黄州
D.蒲圻
10.下列是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
A.《陈情表》
B.《谏逐客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11.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批评冉有,这种论据的类别是( )
A.具体事例
B.历史事实
C.至理名言
D.科学公理
14. 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
A.理想美、思想美、形式美
B.色彩美、意境美、绘画美
C.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D.节奏美、音乐美、形式美
15. 冰心的《往事》(——之十四)是赞美大海的,作者却在开头写道:"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我嫌太单调了,常常因此搁笔。"这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
A.对比反衬
B.欲扬先抑
C.侧面烘托
D.铺垫渲染
16.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重迭 惩戒 诅咒 安然无恙
B.冒昧 印像 浮躁 脍炙人口
C.破绽 斑驳 辐射 残羹冷炙
D.噩耗 缔造 妩媚 迫不急待
17.郭涑若《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移用
B.借代
C.拟人
D.拟物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20.我国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
A.杜甫
B.王维
C.李白
D.岑参
22. 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比较法
D.比喻法
23.《报刘一丈书》中“斯则仆之褊衷,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反语;
D.拟人
24. 下列诗句中,意境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最为接近的是 ( )
A.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青天有月来儿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D.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6. 《恨赋》的作者是( )
A.扬雄
B.司马相如
C.苏轼
D.江淹
27.辛弃疾《水龙吟》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 )
A.比喻
B.象征
C.夸张
D.用典
29.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批评冉有,这种论据的类别是( )
A. 具体事例
B. 历史事实
C. 至理名言
D. 科学公理
30. 《日出》(节选)的情节结构特点是
A.回顾式写法
B.片断式写法
C.闭锁结构
D.开放结构
31.《史记》中,用来记叙诸侯事迹的是( )
A.世家
B.本纪
C.列传
D.书
32.李广治兵的特点是( )
A.谨于文法
B.行无部伍行阵,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C.正部曲行伍营阵
D.士吏治军簿至明
34. 《菜竹山房》主要的描写对象是( )
A.“我”
B.阿圆
C.二姑姑
D.兰花
36.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 )
A.《左传》
B.《史记》
C.《战国策》
D.《国语》
37.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庄子》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
38.沈从文擅长描写的是( )
A.军旅生活
B.边地湘西生活
C.都市生活
D.市井生活
39. 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历史人物依次是( )
(1)留得一双清白眼,笑他无限往来人。
(2)东山还着谢公屐,百世行藏安得同。
(3)十里扬州落魄时,春风豆蔻写相思。
(4)处士胸中别有春,田园寄写天真情。
A.孔融、谢眺、杜牧、孟浩然
B.阮籍、谢灵运、杜牧、陶渊明
C.陆游、杜甫、秦观、王维
D.嵇康、谢灵运、柳永、陶渊明
40.“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左传》
42.《谈时间》一文选自梁实秋著名的散文集
A.《槐园梦忆》
B.《雅舍小品》
C.《雅舍谈吃》
D.《实秋杂文》
43.下列作品属于郭沫若所创作的一组是( )
A.《女神》、《死水》、《屈原》
B.《女神》、《尝试集》、《猛虎集》
C.《北方》、《红烛》、《屈原》
D.《屈原》、《虎符》、《蔡文姬》
46. 《行路难》中下面哪句诗运用于历史典故
A.金樽清酒斗十千
B.将登太行雪满山
C.忽复乘舟梦日边
D.多歧路,今安在
48.下列字解释正确的是( )
A.以此诟远。诟:肮脏
B.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仅:近
C.然尚恨有阙者。阙:宫殿
D.其讲之精矣。讲:讲话
50.《秋水》中北海若对“自多”的态度是( )
A.反对
B.赞成
C.无所谓
D.顺其自然
51. 《选择与安排》中,作者用"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作喻来说明( )
A.选择要恰到好处
B.安排要有条不紊
C.层次要清晰明了
D.轻重要分明得当
52.“你可都改了罢!”黛玉的话的含义是( )
A.劝宝玉改邪归正
B.要宝玉不要结交戏子
C.劝宝玉听从贾政
D.言不由衷的哀叹
53. 下列人物都出自曹禺《日出》的是
A.潘月亭、李石清、黄省三、王福升
B.潘月亭、陈白露、黄省三、鲁贵
C.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黄省三
D.周朴园、繁漪、周萍、四风
54.贯穿《谏逐客书》一文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
A.对比论证
B.归纳论证
C.演绎论证
D.比喻论证
55. 《行路难》中下面哪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 )
A.金搏清酒斗十千
B.将登太行雪满山
C.忽复乘舟梦日边
D.多歧路,今安在
5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依次为: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
B.“四书”是《中庸》、《礼记》、《论语》和《孟子》的合称。
C.“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四位元曲作家。
D.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分别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
57.《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
A.赵七爷
B.七斤
C.八一嫂
D.九斤老太
59.善于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唐代诗人
A.李白
B.孟浩然
C.王维
D.李商隐
二、主观题
1.汉江临泛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17.阅读《麦琪的礼物》结尾的一段文字,回答小题:
德拉哭了之后,在脸颊上扑了些粉。她站在窗子跟前,呆呆地瞅着外面灰蒙蒙的后院里……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她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来给杰姆买一件礼物。好几个月来,她省吃俭用,能攒起来的都攒了,可结果只有这一点儿……
房里两扇窗子中阃有一面壁镜……
她突然从窗口转过身,站到壁镜面前。她的眼睛晶莹明亮,可是她的脸在二十秒钟之内却失色了。她迅速地把头发解开,让它披落下来。
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着……
她穿上褐色的旧外套,戴上褐色的旧帽子。她眼睛里还留着晶莹的泪光,裙子一摆,就飘然走出房间,下楼跑到街上。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揭示人物心理的?
22.阅读《风波》片段,回答下列各小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了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在小说的结尾的场面描写中,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45.阅读《陌上桑》中的首段,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钧。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文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突显罗敷美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