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二,是针对成考专升本语文科目的模拟试卷。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二,是针对成考专升本语文科目的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莫泊桑是( )
A.自然主义作家
B.法国20世纪杰出的诗人
C.法国19世纪小说家
D.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2.冰心《往事(之十四)》是一篇( )
A.记叙文
B.抒情散文
C.托物言志的写景散文
D.议论文
3.《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 )
A.直抒胸臆
B.行动和表情描写
C.外貌和语言描写
D.夸张笔法
4.“三曹”中诗风悲凉慷慨、气韵沉雄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曹睿
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 )
A.《行路难》
B.《虞美人》
C.《蜀相》
D.《泊秦淮》
6.《风波》中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反映的内容是( )
A.九斤老太的麻木不仁
B.农民的愚昧落后
C.农民的生活今不如昔
D.农民的觉醒
7.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是( )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A.拟人比喻对偶夸张
B.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C.比喻排比夸张对偶
D.拟人排比比喻对偶
8.唐代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9.“举案齐眉”、“乘舟梦日”、“鲈鱼堪脍”三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依次是( )
A.孟光、季鹰、伊尹
B.季鹰、伊尹、孟光
C.伊尹、孟光、季鹰
D.孟光、伊尹、季鹰
10.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
A.王安石
B.韩愈
C.欧阳修
D.苏轼
11.下列关于作者、作品、国别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英国
B.莫泊桑——《羊脂球》——法国
C.培根——《论学问》——英国
D.屠格涅夫——《罗亭》——俄国
12.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与刻画南霁云性格的描写无关的是( )
A.拔刀断指
B.博闻强记
C.义不忍食
D.射塔明志
1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论证方法属于( )
A.归纳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演绎论证
14.属于郁达夫所创作的小说是( )
A.《奔月》
B.《在酒楼上》
C.《伤逝》
D.《迟桂花》
15.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和( )
A.《孟子》
B.《礼记》
C.《庄子》
D.《左传》
16.《香市》中写道“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对比反衬
B.侧面烘托
C.象征暗示
D.类比生发
17.《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 )
A.满招损,谦得益
B.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18.下列句子中“诸”字的含义是“之于”的是( )
A.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
B.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
C.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D.公伐诸鄢
19.下列句子中,“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是( )
A.以其所以至之鲜也。
B.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C.祸莫大于杀以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D.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20.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 )
A.为虏所生得,当斩。为虏所生得:被敌人活捉。
B.皆惊,上山陈。 上山陈:上山布阵。
C.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而幼孩:教你们的小孩写好字。
D.公赐之食,食舍肉。 食舍肉:(颍考叔)吃的时候把肉挑出来放在一旁。
二、古文阅读题
1.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栗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令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在这段文字中孟子是如何评价梁惠王治国的?
2.孟子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的?
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引申出哪个成语?
4.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①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②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比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冯谖三次弹铗而歌,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
5.就全文来看,这段文字对于塑造冯谖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6.给两个“食”字注音。 食①:_____ 食②:_____
7.阅读辛弃疾《摸鱼儿》,然后回答小题。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8.这首词上下片所采取的比兴手法有何不同?
9.词中的暮春景象有何象征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题
1.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加添了迅速,增进了油滑。像浮士德那样,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请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作者为什么要论证痛苦的永久易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论证方法?
3.作者以“四方的圆形”与“静止的动作”为喻说明了什么?
4.阅读曹禺《日出》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
黄省三: 经理!
潘月亭: 石清,这是谁?他是干什么的?
黄省三: 经理,我姓黄,我是大丰的书记。
李石清:他是这次被裁的书记。
潘月亭: 你怎么跑到这里来,(对李)谁叫他进来的?
李石清: 不知道他怎么找进来的。
黄省三: (走到潘面前,哀痛地)经理,您行行好,您要裁人也不能裁我,我有三个小孩子,我不能没有事。经理,我给您跪下,您得叫我活下去。
潘月亭: 岂有此理!这个家伙,怎么能跑到这儿来找我求事。(厉声)滚开!
黄省三:可是,经理——
李石清:起来!起来!走!走!走!(把他一推倒在地上)你要再这样麻烦,我就叫人把你打出去。
[黄望望李,又望望潘。]
潘月亭: 滚,滚,快滚!真岂有此理!
本片段出场的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身份是什么?
5.从这一片段中可以看出潘月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不同人物的特点?
7.阅读散文诗《脚印》,然后回答小题。
每个人,都是作家,身后都留有一部著作。有的著作,是用笔写成的;有的著作,是用脚印写成的。人生旅途上,烙下一个个脚印。一个脚印是一个字;几个脚印是一个词;一串脚印,是一个句子;一路脚印,是一部著作。暮年回首走过的路,一部巨著,闪闪亮亮,展现在眼前。笔写的著作,可以修改;脚写的著作,无法修改。可见,从儿时起的每一迈步,多么重要!
概括这首散文诗的思想内涵。
8.从整体上看,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9.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