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省专升本考试(土木工程)综合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本试卷总分76分,共有2类型题目。
山东省专升本考试(土木工程)综合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本试卷总分76分,共有2类型题目。
一、1.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 总分为:50
1.=_________.
2.若y=ex(sinx+cosx),则=_________.
3.=_________.
4.x=0为函数的_________间断点.
5.=_________.
6.=_________.
7.设已知两点M1 (2,2,)和M2 (1,3,0),则向量的模
=_________.
8.设f(x,y,z)=xyyz,则=_________.
9.判别级数的收敛性:级数是________.
10.微分方程y-2y-3y=0的通解是________.
11.已知函数。
12.计算,其中D是由抛物线y2=x及直线y=x—2所围成的闭区域.
13.求幂级数的收敛域.
14.求方程的通解.
15.证明:当x>1时,。
16.设f(x)在[0,1]上可导,且满足f(1)=∫01xf(x)dx,证明:必有一点ε∈(0,1),使εf(ε)+f(ε)=0.
二、2.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 总分为:50
1.普通房屋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
A.40年
B.50年
C.70年
D.100年
2.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是( )。
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B.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C.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D.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所适用的破坏形态是( )。
A.超筋破坏
B.适筋破坏
C.少筋破坏
D.部分超筋破坏
4.进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时,防止发生斜拉破坏的措施是( )。
A.控制箍筋间距和箍筋配筋率
B.配置附加箍筋和吊筋
C.采取措施加强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
D.满足截面限值条件
5.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时,若V>0.25βcfbho,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箍筋直径或箍筋配筋间距
B.提高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C.增大构件截面年纪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加配弯起钢筋
6.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用以考虑纵向弯曲弯曲影响的系数是( )。
A.偏心距增大系数
B.可靠度调整系数
C.结构重要性系数
D.稳定系数
7.关于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小偏心受压均为脆性破坏
B.大小偏心受压均为延性破坏
C.大偏心受压为延性破坏,小偏心受压为脆性破坏
D.大偏心受压为脆性破坏,小偏心受压为延性破坏
8.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弯曲刚度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增加截面宽度
B.增加受拉钢筋面积
C.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增加截面高度
9.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
A.箍筋外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
B.主筋外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
C.主筋截面形心至梁表面的距离
D.箍筋截面形心至梁表面的距离
10.对构件施加预应力的目的是( )。
A.提高构件承载力
B.检验构件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C.提高构件承载力和抗裂度
D.提高构件的抗裂度
11.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_________。
12.混凝土的应力不变,_________随时间增长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13.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变形钢筋可不做弯钩的原因是钢筋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_________。
14.作用按其随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_________。
15.荷载分项系数γG、γQ等于荷载的_________与标准值的比值,一般情况下大于1。
1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破坏属于_________破坏性质。
17.影响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剪跨比、混凝土强度、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和_________。
18.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根据_________大小分为短柱和长柱。
19.对于截面形状复杂的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为避免折角处混凝土保护层崩脱,不应采用_________的箍筋。
20.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计算,属于_________极限状态验算的内容。
21.结构可靠性
22.受弯构件的界限破坏
23.截面有效高度
24.最小刚度原则
25.进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应选取哪些计算截面的位置?
26.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对所用钢筋(丝)有哪些要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钢材主要有哪几种?
27.某安全等级为二级的钢筋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梁, 截面尺寸为b×h=250mm×500mm。选用C30混凝土(fc=14.3 N/mm2),配有4根直径为20的HRB400级纵向受拉钢筋(fy=14.3N/mm2,As=1256mm2),承受弯矩设计值为M=150KN.m,试验算该梁正截面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提示:γ0=1.0,a1=1.0,ξ=0.518,c=2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