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专升本生态学专家预测试卷24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彭雅倩 2020-03-30

一、1.选择题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组织层次分类,生态学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B.按生物分类类群划分,生态学可分为普通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
C.按生物的生存环境类型划分,生态学可分为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农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
D.按生态学与不同应用领域的结合划分,生态学可分为水域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

1. 山地的方位对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是(  )。

A.北坡森林上界比南坡高
B.东坡与西坡及东北坡和西南坡日照时数多,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北坡
C.南坡或东北坡最暖和,而北坡或西坡最寒冷
D.辐射收入南坡最多,北坡最少

2. 高温引起生物(  )。

A.细胞膜系统渗透性改变
B.细胞脱水、蛋白质沉淀
C.细胞重量增加
D.细胞内蛋白质凝固,酶系统失活

3. 水生演替系列常开始于(  )。

A.水域环境
B.陆地环境
C.海洋与陆地环境交界处
D.沿淡水湖泊或池塘的边缘

4. 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

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
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
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
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

5. 世界极干旱且高温地区,往往被(  )所占据。

A.高大植物
B.抗旱植物
C.抗湿植物
D.喜热植物

6. 物质循环指的是(  )。

A.生物为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将这些元素在各个营养级之间传递,并合并起来构成物质流
B.物质存在于大气、水域或土壤,通过以绿色植物为代表的生产者吸收进入食物链,然后转移到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等消费者
C.物质被以微生物为代表的还原者分解转化回到环境中
D.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运转

7. 红外线对生物体的主要作用是(  )。

A.产生热效应
B.使动物体表产生红疹
C.促进抗软骨病的维生素D合成
D.引起皮肤癌

8. 生态演替指的是(  )。

A.由环境改变引起群落单位能量流稳定
B.物种组成和群落过程随时间而改变,从而引起群落单位能量流稳定
C.生态系统的发展
D.生态系统的发展顶点

9. 一般来说,群落名称应该反映(  )的主要特性。

A.种群
B.群落
C.物种
D.生态系统

10. 群丛是植物的基本单位,相当于植物分类中的(  )。

A.种群
B.群落
C.物种
D.生态系统

11. 主要依靠风力进行传播的植物种子的特点是(  )。

A.花的雌蕊柱头特别发达,伸出花被之外,有羽毛状突起
B.花粉小,数量多,具圆滑的外膜,无黏性,在某些花粉粒上附有一对气囊
C.种子和果实或者很轻,或者具有冠毛,或者具有翅翼
D.种子和果实具有钩、刺等附属物

12. 表达人口增长的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死亡率
C.迁出率
D.迁入率

13. 水毛莨生长在水中的叶呈丝状,水面上的叶呈片状,这种性状的变异(  )。

A.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
B.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
C.说明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
D.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4. 下列各组生物之间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

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
C.鸟吃松毛虫
D.蝗虫吃水稻

15. 很多鸟类秋冬季节不能在高纬度地区生活是因为(  )。

A.温度太低
B.食物不足
C.白昼取食时间短
D.水量太少

16. 硅藻每年有春秋两次密度高峰,其原因主要是(  )。

A.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
B.生物适应性变化引起的
C.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和生物适应性变化引起的
D.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引起的

17. 生产者包括的生物类群是(  )。

A.真菌
B.病毒
C.绿色植物和利用化学能的细菌
D.工人、农民

18. 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能够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  )所消耗。

A.同化作用
B.异化作用
C.合成作用
D.呼吸作用

19. 煤作为燃料,它所含的能量来源于(  )。

A.地热能
B.太阳能
C.原子核能
D.潮汐能

二、2.填空题

0. 生态学研究的每一个高层次对象都具有其下级层次对象所不具有的某些______。

1. 对水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起主导因子作用的是______。

2.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需要是分阶段的,生物的一生中所需要的生态因子是随着生物______阶段的推移而变化的。

3. 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______法则。

4. 可见光对动物的重要性可从动物的______器官的进化来说明,绝大多数生物都要借助一定强度的光来判别环境中的食物、天敌和其他静止物体的位置。

5. 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积累与消耗等均表现出有规律的昼夜变化。

6. 对植物开花起决定作用的是随季节变化的______。

7. 在热带地区,昼长是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______的交替上。

8. 某地的______温度,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温度值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重要指标。

9. 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可能出现种群的______。

10. 具有相似生态习性的生物种群,在对资源的需要和获取资源的手段上,都是十分剧烈的,特别是在密度过大时______就更为剧烈。

11. 生物的______作用就是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2. 我国对植物群落分类的三级单位是: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______。

13. ______和种子来源是原生植物群落复生的有利条件。

14. 未来的能源政策以______为基础,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减少环境污染。

15. 河流、湖泊中______超出规定标准的现象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

16. ______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有机体多少的度量。

17. 群落外貌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______和结构。

18. 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植物______的良好发育。

19.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这四个成分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______结构,

三、3.判断题

0.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驯化生态系统 (  )

A.正确
B.错误

1. 原生演替的顶极是森林 (  )

A.正确
B.错误

2. 食物链越长,能量利用越充分 (  )

A.正确
B.错误

3. 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

A.正确
B.错误

4. 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生物小循环加强。(  )

A.正确
B.错误

5. 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比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

A.正确
B.错误

6. 生物的生态位置重叠必然导致竞争。(  )

A.正确
B.错误

7. 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

A.正确
B.错误

8. 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

A.正确
B.错误

9. 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系统演替的早期阶段。(  )

A.正确
B.错误

四、4.简答题

0. 简述种群的年龄结构的三个基本类型的特点。

1. 什么是引起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的主要因素?

2. 简述环境资源稀缺论的主要特点。

五、5.论述题

0. 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是什么?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