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前冲刺试卷(2)

成人高考 责任编辑:彭雅倩 2020-03-30

摘要: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前冲刺试卷(2),本试卷总分150分,共有6类型题目。

201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前冲刺试卷(2),本试卷总分150分,共有6类型题目。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B.环顾四周,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外语考试五花八门,而语法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能更好地帮助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
D.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加快禽流感防治设施建设,增强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无可比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B.我们看过很多中国现在流行的选秀,比如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都是从美国、日本传过来的。
C.香港人向来都只是低调地一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在困难时刻,香港人却会挺身而出。
D.中国航天人把独立研发的“嫦娥一号”卫星送往太空,实现了国人的美好愿望,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3.填入下面这则新闻空缺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本报讯程某在一份交通旅游图上发现某医院把自己治疗脸部斑痕的照片做成了广告,她认为这是侵害了肖像权,于是把医院、出版社和广告公司一并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法院认为,______。原告请求不予支持。

A.广告上只出现了有程某鼻子和嘴的半张脸,它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肖像,根本不能反映人的神情面貌
B.广告上出现的是只有程某鼻子和嘴巴的半张脸,哪能算是什么肖像?要求赔钱不合理
C.广告上只出现了有程某鼻子和嘴的半张脸,它不能算是肖像。驳回了程某的诉讼请求
D.广告上出现的只是有程某鼻子和嘴的半张脸,它不能反映人的神情面貌,根本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肖像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真  孝  有放矢
B.包  美  刚自用
C.后  断  自怨自
D.对  吞  犊情深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高气昂(chǐ)   云密布(tóng)   不容置(huì) 
B.天寒地(chè)    封妻子(yīn)    岿然不动(kuī)
C.无耻言(lán)    藏污纳(gòu)    颜欢笑(qiǎng)
D.吹毛求(cī)    体裁衣(liáng)    强人意(chā)

6.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2011年3月,日本东北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大地震____了海啸,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②读你真正想读的书,读你会一口气读完的书,读你点着蜡烛也要读的书。哪怕只是养花手册,也不会令人____。 ③MP4品牌数量已从2007年底的30多个下降到2008年3月的不足20个,____MP4产业出现严重萎缩,倒____这极大地净化了MP4市场。

A.引领   释怀   与其说;不如说
B.引领   释怀   不仅说;而且是
C.引发   忘怀   不仅是;而且是
D.引发   忘怀   与其说;不如说

二、现代文阅读(单选)

二、现代文阅读(16分,每小题4分)

7.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①朦胧柔美的雾,给人以美的感受。在历代文人的名篇中,有不少对雾的美好的描写。它还以绮丽的风韵,触发了近代西欧画家的灵感,创造出优美的水彩画图。雾不仅能使空气保持湿润和变得清凉,而且也和雨露一样,能滋润万物生长。俗云:“高山云雾出名茶。”驰名的“云雾茶”,就产自“山雨山烟浓复浓”的庐山。有资料表明,l立方千米的雾,约含50万升的水。雾滴带来的水分,足使夏威夷海拔700~1000米的地区,年降水量增加66%。前不久,美国云雾物理学家汤姆·米。研制成功一种“造雾机”,能在温室和果园里造雾,让作物生长在带雾的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这是促使农业高产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办法。 
   ②将含有大量小水滴的空气统称为雾,是习惯上的简称。在气象学上,只把紧贴地面的这样一层空气称作雾;高至树梢的,就叫低云,再高的则叫云层。雾滴的大小,从0.1~l00微米不等。雾的形成,首先得有饱和的水蒸气,其次还要有迅速降低的温度和一定数量的在空气中悬浮或电离的微粒——凝结核。空气中过饱和的水蒸气,就在凝结核周围凝结成雾滴。大工业区这种微粒较多,因此形成雾的机会比野外多。 
   ③大雾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会令人感到胸闷、困迫和容易疲劳。雾滴还有类似飞沫的作用,载着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浮荡在空气中,传播疾病。所以,持续的降雾,常是城市污染物扩散阻滞的原因。曾经造成4千人死亡的伦敦烟雾事件,就因浓雾经久不散和逆温所致。雾还能加重某些污染物质的毒性。如二氧化硫与雾滴结合所生成的硫酸烟雾,对人体的毒性就比二氧化硫大4~20倍。 
   ④在美国的内华达山区,冬季里有时会形成“冻雾”——一瞬间空气里充满了悬浮的冰针。人呼吸了这种冻雾,会引起肺组织坏死。两个世纪前,美国康涅狄格的肯辛顿,还出现过这样的恶雾:突然从天上降下来一大片厚若云层且热气腾腾的雾,“雾浪”过处,屋塌墙裂。目击者均以为是世界末日来临。 
   ⑤然而,今天的科学已弄清了雾的成因和掌握了多种驱雾的方法。如通过加热、喷吸水性强的微粒或借助于共振手段,使雾滴变大而降落。 
   对第①段内容与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采用引诗文、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雾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使农业高产
B.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雾的特点是水分大
C.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雾的特点是水分大
D.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雾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使农业高产

8.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饱和的水蒸气和迅速降低的温度是雾形成的条件
B.气象学上,把含有大量小水滴的空气统称为雾
C.持续降雾会造成城市污染物扩散阻滞,故而雾对人类有“弊”的一面——传播疾病
D.雾能加重某些污染物质的毒性

9.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本文内容重点是说明 ( )

A.雾形成的条件
B.雾对人类的利与弊
C.雾的特点
D.雾对人类的危害

三、现代文阅读(简答)

三、(25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问题。

1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问题。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高,体验更多,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少妇不见了,她那么端庄,贤淑写满了她的表情,然而,呼啸的列车载走了她;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他不见了,车门关闭,车轮转动,不知把他带往何方,我甚至没有看见他的背影。
   ④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⑤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⑥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不见了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最后我来到丁字街,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起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⑦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⑧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第①段加点词“打捞”是否可以换成“寻找”,并简要阐明你的理由。(3分)

12.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2分)

13.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4.下列对本文几处描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 第③段中对“少女”“少妇”“老者”的描写都只是一笔带过或简单勾勒,而第④段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描写对“年轻人”进行细致刻画,充分表现“他”文雅谦和。体现了作者选材的详略得当。
B. 第⑤段开头对“秦岭深处”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不敢与外人接触。
C. 第⑥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
D. ④⑤⑥段是详写,具体描写了作者与年轻乘客、秦岭女孩、和中年乞丐邂逅(短暂相遇)的经历。而⑦⑧两段是略写,点出人生 “一转身”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对前文详写的拓展。
E.全文对不同场景下的“转身”进行了详略得当的描写,点面结合中重点突出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产生的惆怅和无奈。

15.简析⑦⑧两段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异。(4分)

16.结合全文,概括“转身”的含义,并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5分)

四、文言文阅读

四、(16分)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安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日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8.找出表现何氏机智勇敢、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的句子。(6分) 

19.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6分)

五、诗词阅读(9分)

20.阅读下面这酋诗。完成下列问题。
                      赤壁 赵 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①,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②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③。首句“依然形胜扼荆襄”,突出了赤壁的什么特点?(4分) 

21.从全诗看,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作文(60分)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光阴的故事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这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地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距离2022 成人高考考试

还有
  • 0
  • 0
  • 0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咨询在线老师!